中易网

诗仙、诗圣等封号的由来

答案:3  悬赏:40  
解决时间 2021-01-19 02:40
诗仙、诗圣等封号的由来
最佳答案
唐朝,是诗歌盛放的时代,三百年间,名家辈出,遂成一代文学之代表。初唐四杰,陈子昂,王维,孟浩然,王昌龄,王之涣,李白,杜甫,高适,岑参,大历十才子,元稹,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顾况,孟郊,贾岛,杜牧,李商隐,罗隐,陆龟蒙,温庭筠,皮日休,不胜枚举,熠熠闪光。在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中间,若要论起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李白、杜甫、白居易,当之无愧,三足鼎立。他们赢得了人们的赞誉,赢得了诗仙、诗圣、诗魔的令名,这是大家都已熟知的事情,但是这些尊名的由来的详细情况,可能还有些不清楚的地方,下面就随着我的叙述,一起来探个究竟吧!

  一、诗仙李白

  李白,被尊称为诗仙,在他在世的时候已经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李白,少有逸才,志向远大,却不走寻常科举之路,求仙访道,游历四方,遍干公卿。天宝初年,前往长安,拜见当时的四明狂客贺知章,以求引荐。两人相见,一见如故,赏其文,见其《蜀道难》一诗,叹为“谪仙人”,遂有“金龟换酒”之美事,誉满长安。关于这件事,李白在他的诗歌中有所提及。他在《对酒忆贺监二首》之一中说:“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在此之后,他的名号就享誉当朝。关于此事,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也有提及,曰:“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由此可见,杜甫对李白的推崇,可谓李白的超级粉丝。当时,湖州司马问李白是何许人也。李白在《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一诗中说:“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在贺知章以及玉真公主的推荐下,唐宪宗征召入朝,作了供奉翰林,明皇赐食,亲自为其调羹。玄宗与贵妃杨玉环游乐沉香亭时,召李白作诗助兴,李白醉酒,做《清平调》三首,赞誉贵妃,贵妃亲自赠酒。在朝堂上,烂醉如泥的李白让高力士为其脱靴,玄宗龙巾拭吐。这哪是一般人做的事情啊,这哪是一般人所能享受的待遇啊,李白宛若仙人一般,睥睨尘世,不可一世。在他去世之后,在唐朝中期,文宗慕其美名,下诏书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成为名为规定的国粹,不是仙人,岂可当乎?如此荣宠,天下能有几人?在晚唐的时候,有诗人王贞白作诗《泛镜湖□□》(诗歌名不全),曰:“时无贺宾客,谁识谪仙人。”大概是仕途不如意吧,感慨无人赏识,虽如此,可见李白“谪仙人”的令名当誉满天下。

  由上可知,李白“诗仙”的名号始于贺知章,经历盛唐,中唐,以至于晚唐,已经为大家所接受和认可。他不屑于当时的士子热衷的科举之路,遍历名山大川,求仙访道,服食丹药,对于道家思想和道家仙术十分信奉。他睥睨世俗,不屑一顾,终日醉酒,天子呼来不上船,玄宗赐食,贵妇奉酒,力士脱靴,风光无限,飘飘然遗世而独立。他的诗歌,尤其是古风,飘飘洒洒,下笔千言,不假思索,惊天地泣鬼神,可谓鬼斧神工,自然出尘。李白,“诗仙”的美名,当之无愧。

  二、诗圣杜甫

  杜甫,被人们尊称为“诗圣”,和李白并称李杜,诗歌有一代“诗史”之称。当时,和李白不同的是,在当时的唐朝,杜甫的名声远没有后世那么响亮,“诗圣”的令名,是经过八百年的沉淀而来。

  杜甫,羁旅长安十年,穷困潦倒,甚至一生困顿,再世的时候,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在当时影响并不大。他的诗歌,忧国忧民,反映现实问题,揭露时弊,生于盛唐,却不是盛唐诗歌所应有的风神和气度。杜甫的得名,要感谢安史之乱,安史乱后,盛唐一去不复返,开元全盛日只能存在于诗人的想象中。国家处于危难之时,杜甫的诗歌可谓振聋发聩,赢得了很多诗人的同感和认可。在中唐时期,当时的诗歌界已经公认。元稹在《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论杜诗,曰:“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可见,评价之高。元稹在中唐时期和白居易并称“元白”,再加上身居高位,他的评价自然得到大家的认可。虽然没有直接以“诗圣”来称呼杜甫,但是从他的评论中已经有此涵义了。

  中唐时期,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在诗歌界引起了小的震动,一时之间创作倾向偏于直陈时弊,倡导诗歌重视对现实的揭示和反应。这股风一直挂到宋朝,唐宋八大家其中之六在宋朝,经过欧阳修,王安石和三苏的推重,蔚然成风,反映在诗歌上,杜甫的诗歌无疑成为他们心中的“圣经”,成为膜拜和学习的指南。再加上晚唐时期,花间诗风绮靡孱弱,宋初西昆体枯燥堆砌,令人作呕。李白的诗歌,潇洒飘逸,不是一般人所能学习和模仿的,而杜甫的诗歌就不一样了,他的诗歌呕心沥血,律法谨严,字斟句酌,有法可依。因此,杜甫诗歌一时之间,朝野上下,靡然向风,风头盖过了李白,成为众诗人心目中的偶像,宛然“诗界孔夫子”。虽然,杜诗取得了一致认可,地位空前绝后,但是,“诗史”之称还没有出现。

  “诗圣”的得名,要到明朝才正式成名。明朝中期,武宗之时,白沙学派的盟主陈献章,在《随笔》之六中曰:“子美诗之圣,尧夫更别传。后来操翰者,二妙少能兼。”陈献章在当时的明朝诗坛地位很高,他的评价,正式给杜甫以“诗圣”之尊,从此,“诗圣”杜甫算是正式称名。

  由此可见,杜甫,“诗圣:令名的的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漫长的积淀,选择,最后被确认。杜甫,笃信儒学,把济世苍生作为自己的信条,孜孜不倦,终其一生。儒家信奉“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杜甫只信奉“兼济天下”。由于杜甫有着艰难困苦的仕途经历,一直活跃于社会的底层,在他的诗歌中,心系苍生之疾苦,朝廷之危难,直陈时弊,体察民情,即事名篇,有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关于杜甫诗歌的特色和艺术成就,文学史上多有论述,我就不详细解说了。总之,杜甫,不愧为“诗圣” 之令誉。

  三、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诗的另一朵奇葩。一曲《长恨歌》,令多少人倾倒,一首《琵琶行》,引多少人沾襟。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在当时的诗坛上,与元稹并称为“元白”,与刘禹锡并称为“刘白”。要是论起诗歌之成就和影响,白居易无疑远在二人之上。

  白居易被人尊称为“诗魔”,其实是在他自己的文章和诗歌中所得。白居易一生创作诗歌三千多首,在唐诗无疑稳居首位。他写诗非常的刻苦,把写诗作为一种生活的必需品和调味剂。他在《与元九书》中自述其作诗的经历,曰:“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他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铸成是个之魂,作诗到如此程度,岂不是成魔了吗?他在《醉吟二首》其一中曰:“两鬓千茎新似雪,十分一盏欲如泥。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自此,诗魔出世,横冲直撞,搅起掀天巨浪,声若磐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他的诗歌,沿着杜甫的足迹一路而行,同情百姓,对唐朝的积弊痛加抨击,“惟歌生民病”,“但伤民病痛”。在理论和实践之中,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的诗歌,成为唐朝作品最多,中唐事情最有成就,其风头直逼杜甫,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他的诗歌力求通俗易懂,在有唐一代流传之广无人能及,上自朝野,下至民间,妇孺皆晓。宋朝惠洪在《冷斋夜话》卷一中说:“白乐天每作诗,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他的诗名更是远涉重洋,尤其是日本,奉为诗歌之祖。

  白居易,对于自己的诗歌视为心血,生前曾多次整理过自己的诗歌,把自己的诗歌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加以归纳,总计作诗三千八百四十首,无人能及,所以又有“诗王”之别称。

  在他去世以后,唐宣宗还写过诗歌悼念他,在《吊白居易》中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宣宗的诗歌,在《全唐诗》中只保存有六首诗歌,这首诗歌就是其中之一,可见,白居易诗歌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除了李白,恐怕再无第二个人了吧!从这首诗歌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白居易活到老,诗歌做到老,晚年有目疾的白居易也笔耕不辍,所谓“缀玉联珠六十年”。想一想,他的第一首名诗《赋得古原草》是在十五岁的时候所作,,他七十五岁逝世,刚好六十年整。白居易,嗜诗如命,呕心沥血,走火入魔,所谓“谁教冥路作诗仙”。冥路诗仙,不正是“诗魔”之最好注解吗?他的诗歌力求通俗易懂,明白浅显,所以流传很广,所谓“文章已满行人耳”,不正是人间“诗王”吗?

  综上所述,大家一定更更能够体味“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的神韵涵韵了吧!此三人,宛若天,地,冥间三神,横绝一世,誉满人间,当之无愧。千古之下,想其令名,不甚慨叹,故述于此,与诸君共享。
全部回答
诗仙”是李白活着的时候人们送给他的雅号。据李白《对酒忆贺监》诗前小序记载,李白初次来到京都长安,拜见诗坛名宿贺知章,将其诗作《蜀道难》奉上。贺知章读罢,惊讶不已,称李白为“谪仙人”,且邀请李白来酒店畅饮,解下所佩带的金龟作为沽酒之资。杜甫在诗《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写道:“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贺知章雅号“四明狂客”,诗的前两句说的就是这个事。杜诗以纪实见称,足见“谪仙”之说当有其事。后世遂以“诗仙”称呼李白。
唐朝,是诗歌盛放的时代,三百年间,名家辈出,遂成一代文学之代表。初唐四杰,陈子昂,王维,孟浩然,王昌龄,王之涣,李白,杜甫,高适,岑参,大历十才子,元稹,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顾况,孟郊,贾岛,杜牧,李商隐,罗隐,陆龟蒙,温庭筠,皮日休,不胜枚举,熠熠闪光。在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中间,若要论起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李白、杜甫、白居易,当之无愧,三足鼎立。他们赢得了人们的赞誉,赢得了诗仙、诗圣、诗魔的令名,这是大家都已熟知的事情,但是这些尊名的由来的详细情况,可能还有些不清楚的地方,下面就随着我的叙述,一起来探个究竟吧!
一、诗仙李白
李白,被尊称为诗仙,在他在世的时候已经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李白,少有逸才,志向远大,却不走寻常科举之路,求仙访道,游历四方,遍干公卿。天宝初年,前往长安,拜见当时的四明狂客贺知章,以求引荐。两人相见,一见如故,赏其文,见其《蜀道难》一诗,叹为“谪仙人”,遂有“金龟换酒”之美事,誉满长安。关于这件事,李白在他的诗歌中有所提及。他在《对酒忆贺监二首》之一中说:“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在此之后,他的名号就享誉当朝。关于此事,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也有提及,曰:“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由此可见,杜甫对李白的推崇,可谓李白的超级粉丝。当时,湖州司马问李白是何许人也。李白在《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一诗中说:“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在贺知章以及玉真公主的推荐下,唐宪宗征召入朝,作了供奉翰林,明皇赐食,亲自为其调羹。玄宗与贵妃杨玉环游乐沉香亭时,召李白作诗助兴,李白醉酒,做《清平调》三首,赞誉贵妃,贵妃亲自赠酒。在朝堂上,烂醉如泥的李白让高力士为其脱靴,玄宗龙巾拭吐。这哪是一般人做的事情啊,这哪是一般人所能享受的待遇啊,李白宛若仙人一般,睥睨尘世,不可一世。在他去世之后,在唐朝中期,文宗慕其美名,下诏书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成为名为规定的国粹,不是仙人,岂可当乎?如此荣宠,天下能有几人?在晚唐的时候,有诗人王贞白作诗《泛镜湖□□》(诗歌名不全),曰:“时无贺宾客,谁识谪仙人。”大概是仕途不如意吧,感慨无人赏识,虽如此,可见李白“谪仙人”的令名当誉满天下。
由上可知,李白“诗仙”的名号始于贺知章,经历盛唐,中唐,以至于晚唐,已经为大家所接受和认可。他不屑于当时的士子热衷的科举之路,遍历名山大川,求仙访道,服食丹药,对于道家思想和道家仙术十分信奉。他睥睨世俗,不屑一顾,终日醉酒,天子呼来不上船,玄宗赐食,贵妇奉酒,力士脱靴,风光无限,飘飘然遗世而独立。他的诗歌,尤其是古风,飘飘洒洒,下笔千言,不假思索,惊天地泣鬼神,可谓鬼斧神工,自然出尘。李白,“诗仙”的美名,当之无愧。
二、诗圣杜甫
杜甫,被人们尊称为“诗圣”,和李白并称李杜,诗歌有一代“诗史”之称。当时,和李白不同的是,在当时的唐朝,杜甫的名声远没有后世那么响亮,“诗圣”的令名,是经过八百年的沉淀而来。
杜甫,羁旅长安十年,穷困潦倒,甚至一生困顿,再世的时候,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在当时影响并不大。他的诗歌,忧国忧民,反映现实问题,揭露时弊,生于盛唐,却不是盛唐诗歌所应有的风神和气度。杜甫的得名,要感谢安史之乱,安史乱后,盛唐一去不复返,开元全盛日只能存在于诗人的想象中。国家处于危难之时,杜甫的诗歌可谓振聋发聩,赢得了很多诗人的同感和认可。在中唐时期,当时的诗歌界已经公认。元稹在《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论杜诗,曰:“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可见,评价之高。元稹在中唐时期和白居易并称“元白”,再加上身居高位,他的评价自然得到大家的认可。虽然没有直接以“诗圣”来称呼杜甫,但是从他的评论中已经有此涵义了。
中唐时期,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在诗歌界引起了小的震动,一时之间创作倾向偏于直陈时弊,倡导诗歌重视对现实的揭示和反应。这股风一直挂到宋朝,唐宋八大家其中之六在宋朝,经过欧阳修,王安石和三苏的推重,蔚然成风,反映在诗歌上,杜甫的诗歌无疑成为他们心中的“圣经”,成为膜拜和学习的指南。再加上晚唐时期,花间诗风绮靡孱弱,宋初西昆体枯燥堆砌,令人作呕。李白的诗歌,潇洒飘逸,不是一般人所能学习和模仿的,而杜甫的诗歌就不一样了,他的诗歌呕心沥血,律法谨严,字斟句酌,有法可依。因此,杜甫诗歌一时之间,朝野上下,靡然向风,风头盖过了李白,成为众诗人心目中的偶像,宛然“诗界孔夫子”。虽然,杜诗取得了一致认可,地位空前绝后,但是,“诗史”之称还没有出现。
“诗圣”的得名,要到明朝才正式成名。明朝中期,武宗之时,白沙学派的盟主陈献章,在《随笔》之六中曰:“子美诗之圣,尧夫更别传。后来操翰者,二妙少能兼。”陈献章在当时的明朝诗坛地位很高,他的评价,正式给杜甫以“诗圣”之尊,从此,“诗圣”杜甫算是正式称名。
由此可见,杜甫,“诗圣:令名的的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漫长的积淀,选择,最后被确认。杜甫,笃信儒学,把济世苍生作为自己的信条,孜孜不倦,终其一生。儒家信奉“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杜甫只信奉“兼济天下”。由于杜甫有着艰难困苦的仕途经历,一直活跃于社会的底层,在他的诗歌中,心系苍生之疾苦,朝廷之危难,直陈时弊,体察民情,即事名篇,有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关于杜甫诗歌的特色和艺术成就,文学史上多有论述,我就不详细解说了。总之,杜甫,不愧为“诗圣” 之令誉。
三、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诗的另一朵奇葩。一曲《长恨歌》,令多少人倾倒,一首《琵琶行》,引多少人沾襟。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在当时的诗坛上,与元稹并称为“元白”,与刘禹锡并称为“刘白”。要是论起诗歌之成就和影响,白居易无疑远在二人之上。
白居易被人尊称为“诗魔”,其实是在他自己的文章和诗歌中所得。白居易一生创作诗歌三千多首,在唐诗无疑稳居首位。他写诗非常的刻苦,把写诗作为一种生活的必需品和调味剂。他在《与元九书》中自述其作诗的经历,曰:“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他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铸成是个之魂,作诗到如此程度,岂不是成魔了吗?他在《醉吟二首》其一中曰:“两鬓千茎新似雪,十分一盏欲如泥。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自此,诗魔出世,横冲直撞,搅起掀天巨浪,声若磐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他的诗歌,沿着杜甫的足迹一路而行,同情百姓,对唐朝的积弊痛加抨击,“惟歌生民病”,“但伤民病痛”。在理论和实践之中,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的诗歌,成为唐朝作品最多,中唐事情最有成就,其风头直逼杜甫,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他的诗歌力求通俗易懂,在有唐一代流传之广无人能及,上自朝野,下至民间,妇孺皆晓。宋朝惠洪在《冷斋夜话》卷一中说:“白乐天每作诗,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他的诗名更是远涉重洋,尤其是日本,奉为诗歌之祖。
白居易,对于自己的诗歌视为心血,生前曾多次整理过自己的诗歌,把自己的诗歌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加以归纳,总计作诗三千八百四十首,无人能及,所以又有“诗王”之别称。
在他去世以后,唐宣宗还写过诗歌悼念他,在《吊白居易》中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宣宗的诗歌,在《全唐诗》中只保存有六首诗歌,这首诗歌就是其中之一,可见,白居易诗歌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除了李白,恐怕再无第二个人了吧!从这首诗歌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白居易活到老,诗歌做到老,晚年有目疾的白居易也笔耕不辍,所谓“缀玉联珠六十年”。想一想,他的第一首名诗《赋得古原草》是在十五岁的时候所作,,他七十五岁逝世,刚好六十年整。白居易,嗜诗如命,呕心沥血,走火入魔,所谓“谁教冥路作诗仙”。冥路诗仙,不正是“诗魔”之最好注解吗?他的诗歌力求通俗易懂,明白浅显,所以流传很广,所谓“文章已满行人耳”,不正是人间“诗王”吗?
综上所述,大家一定更更能够体味“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的神韵涵韵了吧!此三人,宛若天,地,冥间三神,横绝一世,誉满人间,当之无愧。千古之下,想其令名,不甚慨叹,故述于此,与诸君共享。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WOW 4Q1 1Q24成就怎么做
潍坊哪里卖桂花糕
带有味道的成语
谭国的介绍
如何打开Apache的Rewrite功能
主板参数里,内存那项有写着oc的 是什么意思
美的冰箱双门有多高厚度是多少
显成熟稳重带有范的网名
平安中国歌词
谁能立马找到图中亮点
正伟五金商店怎么去啊,有事要去办理
战网有QQ客服吗
甲戌丁卯丁巳甲晨是不是旺到极点了。事业应该
在微积分里面它的dx与d与∫有什么关系啊?为
歌词中有一句歌词是:‘拥抱过后 精彩过后’
推荐资讯
为什么有的4g手机只能上二g的网
四分之三吨比七十五千克
中国农业银行存款六万一个季度有多少利息
沈阳怪坡到本溪多少公里
现在得我没有伤心没有彻夜买醉什么歌曲
女情人要钱一次一欠的要怎么想法不给
为什么城里人都喜欢SUV
由于是闪婚又是初恋 不懂事 被男的骗了 嫁去
夜钓灯和夜光漂哪个好
翼之画室(勘北胡同)地址好找么,我有些事要过
怎样对付那些唯我独尊的人?
夜神模拟器支不支持unity5引擎的游戏
手机登qq时,显示手机磁盘不足,清理后重新登
刺客的套装怎么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