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马金-乌镇断裂带覆盖了淳安、临安、安吉哪些乡镇

答案:1  悬赏:20  
解决时间 2021-10-04 21:03
马金-乌镇断裂带覆盖了淳安、临安、安吉哪些乡镇
最佳答案
一、区域地质概况

组成本区主体部分的下扬子—南黄海断块大地构造上处于秦岭伟向构造体系与新华夏第二隆起带的构造复合部位。构造层具三元结构:下部为由前震旦纪变质岩系组成的结晶基底,中部为由震旦至早、中三叠纪以浅海相碳酸盐类岩为主间有海陆交替相碎屑岩和煤系组成的盖层沉积建造,上部为由晚三叠至晚侏罗纪的山间盆地陆相类磨拉石和山火岩系以及中生代晚期至新生代初期的陆相河湖相沉积组成的表层建造。下扬子—南黄海断块的结构组成是,下部为前震旦纪不同时期拼合胶结的复杂基底,中部为中国西南地区地台类型的盖层,上部为华北类型的表层。

晋宁运动是本区地壳固化的重要造山幕,形成褶皱山系,并伴有一系列东西向断裂。加里东—华力西运动在本区域主要表现为整体性的振荡,岩层间以整合和平行不整合为特征,未见岩浆活动,伴随有以北东向为主的断裂发育,它们不同程度地控制着沉积岩相的分布。三叠纪末,由于华北、华南两板块沿古秦岭一线汇聚,海槽封闭,海水西退,本区域再遭褶皱,出露海面。燕山期,地壳强烈活化,应力场时压时张,断块作用和酸性岩浆活动达到高潮,从此奠定了本区域基本构造格局。喜马拉雅运动早期,断块作用进一步发展,以致苏北—南黄海逐渐演变为裂谷型盆地,其中二级凹陷受铲形断层控制,“南断(裂)北超(覆)”明显。在断凹一侧,裂陷深,沉积厚,反差大,并伴有多期碱性玄武岩浆喷发。至晚第三纪,裂陷转变为大面积的拗陷,除个别地方外,构造活动性已明显减弱,一直延续至现代。

二、区域构造特征

1.断裂构造

本区大地构造上跨越了华北地台的苏鲁台隆东部、下扬子准地台的东北部和华南褶皱系中浙东褶皱带的东部等3个构造单元,构造单元之间的边界都是深断裂。区内断裂构造相当复杂,在整个地壳发展史上,先后形成东西向、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等4组断裂。这些断裂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单体断裂一般均延伸有限;各组断裂或明或隐显示有雁列式排列;各组断裂的展布具有一定的等距性。

各组断裂形成的时代,已有文献认为东西向最早(晋宁期),北东向次之(加里东—华力西期),北北东向和北西向最晚(印支—燕山期)。按各组断裂的相互关系以及形成的动力学过程来分析,它们形成的序次还要复杂得多。如上海西侧近东西向的角直断陷盆地的形成受控于东西向断裂带,在燕山期沉降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最终成熟于新生代;从动力学过程分析,可能是北北东向走滑断裂的拉分构造。这说明近东西向昆山—嘉定断裂的形成时代是相当晚的。

区内断裂构造的分布格局,各地有所不同,北部的苏北、宁镇、茅山地区,以及滁县和含山等地,北东向断裂与东西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构成网络;南部的苏、锡、沪、杭地区主要是北东向与北西向断裂,次要是东西向与北北东向断裂构成网络。根据地质、地球物探资料分析,区内分布有确切依据的断裂40余条,其中,规模大、切割深、连续延伸距离长的主干断裂20余条。主干断裂是形成时期较早,大部分在古生代前已经存在,在以后的各个地史阶段中曾多次多期活动,并对岩浆活动和沉积建造起控制作用的断裂。本区主体下扬子—南黄海断块范围内的各组主干断裂的特征及其活动性如下:

北东向断裂 区内此组断裂相当醒目,是一组非常发育,规模亦大,在地质和物探上依据充分,它是由一系列略呈平行排列,比较集中出现的断裂所组成。断裂走向40°~60°之间,倾向北西,少部分南东,倾向一般大于50°,较陡,是一组成生时间较早的断裂构造。有:

淮阴—响水口断裂。它由江苏鲍集镇经龙集、淮阴、响水口呈北东向延伸入黄海,向南西延至皖北紫阳附近与郯庐断裂斜交,断裂主体在江苏境内,为先压后张的正断层。断裂两侧地层截然不一,西北侧为中元古界及其以下的变质岩,偶见零星的震旦系;南东侧为中、新生代的沉积。断裂是苏北—南黄海断陷盆地的北界,同时亦是华北地台与下扬子准地台之间的分界线,是下扬子地台最北部的一条深断裂。

滁河断裂。主体部分位于安徽境内,大体顺滁河延展而得名。断裂东侧为震旦系、古生界及上白垩宣南组;西侧除出露少部白垩纪地层外,大片为第四系所覆盖。据岩相古地理研究资料分析,此断裂控制了两侧古生界岩相的分异和沉积厚度的变化,说明它的形成时代较早。沿断裂的六合—天长区段,有玄武岩的喷发活动,并分布有众多的温泉,证明断裂在新构造期(晚第三纪以来)仍有活动,是条活动断裂。

湖州—苏州断裂。由浙江湖州沿北东向进入江苏、上海,途经吴江、苏州、沙溪至吕泗而进入黄海。此断裂经航空磁测和重力测量都有显示,是一条综合物探、地质资料而确定的隐伏断裂,是景德镇—崇明深断裂的一部分。

枫泾—川沙断裂与乌镇—马金断裂。据地质、物探资料,二者实为一条北东向断裂,由于分跨两省市,各自命名不同。在布伽重力图和航磁图上,该断裂是区分两侧不同异常区的分界线;沿断裂有众多酸性侵入岩体的分布;断裂两侧的地层差异很大,南东侧为前震旦系和古生界,北西侧主要分布中生代火山岩系和古生界,说明断裂对岩性、岩相的控制,是一条重要的地层区划界线。

江山—绍兴断裂。为一宽约3~6公里的挤压破碎带,沿断裂有超基性、酸性侵入岩的分布。断裂形成于早元古代,直接控制了扬子地槽与华南地槽的早期发展和演化,是下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系两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断裂两侧的沉积建造和构造特征截然不同。断裂还控制了金华—衢州、诸暨等白垩纪断陷盆地的发育,反映了断裂后期的拉张性,显示了断裂晚期的活动迹象。

东西向断裂 是区内一组很重要的断裂构造,走向85°~95°,倾向北,少数倾向南,倾角一般较陡,主要分布于宁通、宜溧及沪杭之间。自北往南有杨州—海安、南京—镇江(沿江)、昆山—嘉定、广德—嘉善以及休宁—慈溪等东西向断裂。它们都控制了次级规模较小的隆起和凹陷。东西向断裂的连续性较差,一般呈片段出现,这主要是受后期不同方向断裂的干扰和破坏所引起的。东西向断裂的活动性总体上不如其他断裂,而且断裂自身的活动性亦不均衡,区内北部的东西向断裂的活动性要比南部的强烈,这可能与其分布比较分散有关。如南京—镇江(沿江)断裂,呈东西向展布,形成时间较早,初期在幕府山震旦纪—古生代地层中产生强烈褶皱,显著发育一组南倾的劈理带,显示初期活动具挤压性;在幕府山北麓江边后期形成断崖,反映了后期活动呈张性。据1956~1977年之间的水准测量资料,断裂南侧相对上升20毫米,年平均上升速度达1毫米,显示了南升北降的地貌形态。据历史地震资料记载,南京、镇江一带曾发生过5~6级地震,震源位于东西向与北北东向断裂的交汇处,因此该断裂是区内一条很重要的活动断裂。

北北东向断裂 区内北北东向断裂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般规模较大,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断裂组成,而且连续性较好,走向10°~30°之间,大多倾向南东,倾角较陡;断裂的活动性较强,活动时期可延伸至现代,它与历史地震密切有关;断裂形迹清晰,地质物探资料依据充足;断裂对近代地形地貌起控制作用。区内主要的北北东向断裂如下:

郯庐断裂。位于区内最北端,仅占一小段,即宿迁—泗洪段。它与北东向淮阴—响水口断裂一起组成华北地台与下扬子准地台两大构造单元之间的分界线,是国内东部地区一条十分重要的长期活动的深断裂。断裂由若干条次级断裂组成,宽度在25公里左右,略呈平行排列。宿迁—泗洪段最东面一条山左口—泗洪断裂,就是郯庐断裂的东界断裂。郯庐断裂的活动性在地形地貌上有显著的反映,区内从重岗山—峰山—紫阳山一线,带状残丘的两侧边界呈线性陡坡,似刀切一般平直,且切割到第四系上更新统,表明挽近活动非常强烈。在地表可见白垩系王氏组(K2W)多次逆冲于Q1—Q2地层之上,在泗洪白马涧可见王氏组逆冲于宿迁组(N)之上。另沿断裂带有玄武岩喷发和玄武玢岩脉产出。新构造期断裂活动呈右行压扭性,在宿迁高花园、泗洪孙埤坊等处可直接观察到更新世地层(Q3)的厚度在断裂两侧相差5倍之多,东南侧厚1.5米,北西侧则仅为0.3米,断层倾角陡立(>70°),断裂面光滑似镜,有挤压扁豆体和片状矿物呈定向排列。据历史地震资料记载,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莒县8.5级大地震,就发生在此断裂带上。

盱眙—全椒断裂。由淮河—自来桥断裂和渔沟—桂五断裂组成,南延可至安徽滁县、全椒一线,倾向西。断裂西侧为震旦纪地层,东侧为中新生代地层。对次级隆、凹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向北延伸可达苏北断陷盆地内,亦是盆内次级凹、凸的分界线。

方山—小丹阳断裂。为宁芜中生代火山岩断陷的东界断裂,对东侧句容盆地和南陵—芜湖盆地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茅山断裂。是茅东、茅西、宜城—泾县和金坛—南渡等诸断裂的总称,主体位于江苏境内,倾向南东,倾角上陡下缓。断裂北端穿越宁镇弧,继续延伸到兴化附近,对苏北断陷盆地内次一级构造,如吴堡凸起与东台凹陷等有一定影响。它与金坛—南渡断裂一起共同控制了所挟持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直溪桥断陷盆地和了溪港断陷盆地,其东侧则为金坛—溧阳隆起,而深洼部分则是该地区的地震频繁活动区。茅山断裂形成于J3—K2,至今仍有活动,其中以茅东断裂表现最为强裂。第三纪以来茅山强烈上升,剥夷面有四级,最高330米,有三级阶地,形成层状地貌;在其东侧的直溪桥—丫溪港断陷中,第三纪沉积厚在700~1000米;沟谷的深切作用亦十分明显,有“V”形谷,下切可达50~100米,谷中谷在茅山两侧是一种普遍可见的现象;另外还有迭瓦山、冲洪积扇等地貌景观。断裂以西河流比降大,有跌水成带(上沛、上兴等地);晚更新世(Q3)的腐木层在断裂东侧产于地下7~8米深处,而西侧则仅为1.5~3.0米,错距近20厘米;沿断裂有玄武岩体和温泉的分布。另据1937~1978年间水准测量资料,茅山年均上升1~2毫米。

燕山晚期的断裂活动呈压扭逆冲,新构造期则呈垂直升降拉张和右旋压扭。

区内陆上北北东向断裂如以茅山断裂为界,以东地区的构造形迹不如以西地区清晰而有规律,仅分布有西天目山西侧的昌化弋衣桥断裂和上海的廊下—大场断裂等,它们规模上虽不及主干北北东向断裂,但其他特征是相同的。

镇海—温州断裂。位于区内浙东海岸,呈北北东向展布,形成于燕山中晚期,但挽近时期以来仍有一定活动,主要表现在北部镇海—奉化段。断裂北段的东侧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西侧为宁波断陷盆地中、新生代沉积区;断裂南段(宁海—横溪段)的西侧为构造剥蚀中低山区,东侧为平原区,第四系厚度较大。在交变带附近断续分布有断层崖和断裂谷,尤以长潭水库至临海的断层崖规模最大。另外,三门湾以南的灵江、瓯江、飞云江等主要江河的汇流点均在断裂附近,充分反映出断裂两侧升降运动的差异性。沿断裂有玄武岩的分布和地热异常的存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强烈地震,如1923年的镇海5.5地震。另外,长江口区一系列≥4.75级地震的发生是否与此断裂的北延有关,值得重视。

北西向断裂 断裂走向310°~330°,倾向南西,倾角陡立,除少数规模较大、延伸较长外,一般为规模小、延伸不长、断续出现的一组断裂。

有人认为北西向断裂是一组其他方向断裂的配套成分或伴生和次要成分。但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是,这组断裂在区内的分布具有一定规模;挽近时期以来,区内的岩浆活动、温泉群以及历史地震震中的分布等都与其有密切的关系;另外,在其影响下,进一步促进了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不断下沉,厚度加大。这些都显示出北西向断裂挽近活动的强烈性和重要性。因此这组断裂是区内当前最活跃的地质构造之一,它是在早期张扭结构面基础上,于喜马拉雅山期进一步发展和强化的结果。

区内北西向主干断裂有:六合—施官集断裂,南京—溧阳断裂,以及苏北—南黄海盆地中的一系列北西向断裂:如泗阳—宝应、高邮—邵伯、盐城—阜宁和南黄海断陷盆地中的北西向断裂等。

2.盆地构造

白垩纪盆地:位于淮阳—响水口断裂、郯庐断裂与江山—绍兴断裂之间的本区主体下扬子—南黄海断块上的白垩纪盆地,大多呈北东或近东西走向,少数为北北东或北西向。北东向盆地略呈平行相间排列,都为受断裂控制的地堑型盆地。盆地的长轴方向基本上与断裂走向一致,且具北东宽阔开敞,南西收缩狭窄的楔形特征。代表性的盆地:

来安—全椒盆地。分布于来安、乌衣、全椒一带,总体呈北东向展布,沿北东方向延入江苏境内,与苏北—南黄海盆地相连。盆地长约80公里,平均宽约35公里,面积2400余平方公里。盆地边界受盱眙—全椒断裂,滁河断裂以及六合—施官集断裂所控制。盆地内主要地层为晚白垩世湖泊相粗碎屑岩,上部还分布有早第三纪红色砂、泥质岩。沉积层厚度约2000余米。

宣城—郎溪盆地。盆地位于安徽南部,受宣城—泾县断裂及广德—嘉善断裂控制,呈北东向展布,面积约3600平方公里左右。盆地是在印支运动时台褶带下沉的基础上形成的,后被九连山、白茅岭两个北东向隆起分割成几个独立的断陷盆地,宣城—郎溪盆地就是其中之一。盆地内地层岩性与来安—全椒盆地相同,但沉积厚度明显向北西加厚,反映北深南浅特征。早第三纪之后盆地整体抬升,盆地结束。

安角盆地:位于苏州以东的角直镇至上海西北部的花桥—安亭一带。盆地周边受断裂控制,是典型的地堑型断陷盆地,面积214.1平方公里,呈北东东(近东西)向展布。盆地北侧为一斜坡带,具北深南浅特征。盆内沉积了厚约2000余米的晚白垩世沉积物,为一套红色陆相地层,下粗上细,至早第三纪,由于盆地北侧陡深,沉积中心移向北东侧,接受了古新世棕红色砂、泥质层的沉积。

白垩纪断陷盆地还有:句容盆地、广德盆地、北桥盆地和松江盆地等,地质构造特征基本近似。

早新生代盆地:这一时期的盆地基本上都集中在广德—嘉善东西向断裂以北地区,盆地大多走向东西及北东,如苏北—南黄海、南陵—芜湖以及直溪桥—丫溪港盆地等。早新生代盆地均属继承性盆地,都是在原白垩纪盆地的基础上,由于不断下沉,接受早新生代沉积而发展起来的,受原盆地古地形制约,沉积中心基本上与白垩纪盆地一致,与上白垩统呈连续接触关系。

本区内早新生代盆地中最为瞩目的为苏北—南黄海盆地。其构造特点具拉张性质,盆地南侧的北东东—北东向断裂常由南至北呈阶梯式下落,而北侧的淮阳—响水口断裂以及盆地内部的次一级断裂(如射阳—沟墩、盐城—黄家尖断裂),都显示出浅部倾角陡、深部倾角缓的铲形断层的特征,且断距愈往下愈大,盆内早第三纪断块沿正断层作反倾向滑动。整个盆地又可分为南北两个次一级凹陷,即东台—南黄海凹陷和阜宁凹陷,中间为建湖凸起所隔挡,凹陷和凸起均呈北东东向弧形延伸。盆地两端不对称,普遍具南陡北缓,南深北浅的铲状形态。早新生代沉积物厚度可达3000余米。盆地内地壳厚度大体由陆至海逐渐变薄,莫霍面略呈东西向地幔隆起的斜坡带,地幔隆起的高点部位在海域。莫霍面埋深的变化范围是29~33公里。

3.区域构造与地震的关系

① 活动断裂与地震的关系:

根据区内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历史地震的分布,区内溧阳一带于1874年、1979年先后发生6和5级地震。溧阳地区主要发育着两组近于直交的活动断裂,一组为北北东向的茅山断裂,另一组为北西向的南京—溧阳断裂、六合—施官集断裂,后者截切了前者,表现为左行张扭特点。这两次地震不但发生在北北东向茅山活动断裂上,而且它们的震中位置几乎全部落在上述两组断裂的交汇处。

区内北西向活动断裂不仅控制了晚新生代以来的沉积作用和地形、地貌的变化,而且与区内一系列>4.75级地震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尤其在郯庐断裂带、苏北—南黄海盆地以及扬州—溧阳一带等地区更为明显。

历史上中强地震易发生在北北东向与东西向两组活动断裂的交叉部位,如茅山断裂北延部分与扬州—海安断裂的交叉处,茅山断裂与沿江断裂的交叉处,以及茅山断裂南延部分与广德—嘉善断裂的交叉处等。

② 盆地构造与地震的关系:

据区内历史地震资料统计,迄今共发生≥4.75级地震99次,其中与早新生代盆地及其深洼关系密切的52次,约占总数的52%左右,与此相反,白垩纪盆地中则很少有≥4.75级地震的发生。

区内绝大多数中强地震分布于早新生代盆地中,尤其与盆地的陡深侧或深洼部位关系密切。如苏北—南黄海盆地中南黄海部分,最具代表性,这里历史上共发生过46次强震,是区内强震最集中、最活跃的地区。

地震与在早先白垩纪盆地基础上后期又继承发展起来的早新生代盆地的关系尤为密切,如直溪桥—丫溪港盆地,发生有>5级的地震。

地震与第三纪已告结束,第四纪又重新下沉受沉积的盆地或次凹亦有一定的关系,如安角盆地等,历史上也曾发生过中强地震,但频率和强度明显较上述几种盆地低而弱。

地震发生在盆地或盆地内次一级凹、凸边界的交界部位,以苏北—南黄海盆地最为典型。

盆地与地震的关系,无论强震还是弱震,区内大致以广德—嘉善东西向断裂为界,以北地区表现得醒目而且典型,以南地区就比较模糊。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河北省哪个地方最好玩?
苏泊尔电蒸锅怎么样?有哪位晓得?
台州有哪些小吃?
广州哪有潜水秒表卖呀?
汽车配件工作总结
坐火车邯郸到保定需要几个小时???
新塘客运站到东莞火车站怎么坐车
德国进口橱柜品牌有哪些?
怎么才可以做一个完美的自我介绍ppt
鼻子整形后如何护理消肿快
老粗布凉席和竹纤维凉席哪个更好?有什么好处
山西专升本会计专业有那些学校可以报,另外那
福康蒸功夫包子每个包子的成本多少?那个是加
化淡妆用的着卸妆油吗
圣亚蒂地板价格?
推荐资讯
请问成都双流县城以及周边哪有泡温泉或者游泳
怎样使白兰花多开花,开大花
钢结构楼房楼板一般采用什么材料
一次生气后,深呼吸或按压左胸痛
花园洋房中式装修哪家公司比较专业?
镇江大港大路到丹阳皇塘有多远?怎么走最近?开
grc大板价格谁了解?
淄博博美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有几家卖丰田的?
电缆所有规格型号有哪些
有没有宝妈白天不起。晚上不困的我是晚上3.4
哪个来说下苹果平板能办公吗
2012新奇项目有哪些?
手机登qq时,显示手机磁盘不足,清理后重新登
刺客的套装怎么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