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看待人、事、物,有仰视、平视、俯视三种视角,用不同的视角看待

答案:1  悬赏:0  
解决时间 2021-01-07 10:5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看待人、事、物,有仰视、平视、俯视三种视角,用不同的视角看待
最佳答案

示例一:平视
人生在世,既不必以自卑自贱的心态去仰视别人,也不宜以自视甚高的心态去俯视别人,学会平视,平视自己、也平视别人,才是最恰当最具亲和力的社交“视角”。
惯于仰视别人者,在卑微和惶恐中看人家的脸色行事,营营碌碌、心力交瘁,何苦来着!反之,以俯视他人为能事者,则热衷于居高临下、自命不凡、目空一切,往往看不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两种人在“视角”上的偏差,致使其对人对己的看法变形失实,不能正确对待。之所以如此,都是因为他们缺乏丰厚的人格底蕴,心胸狭窄,目光短浅。
平视自己,即是不卑不亢地立身处世。天下之难,最难的是摆正自己。人在遭遇挫折时,容易自怨自艾,把自己看得太低;而在春风得意之际,又往往自视甚高,以为天下英雄舍我其谁。君不见,有些人一旦小有成就,原本好端端的一双眼睛便挪位到额头上,从此“视觉”异化,平视功能丧失,到哪都摆出一副鹤立鸡群的架势,势利得很。宋代有位名臣叫赵抃,此公为人耿直,为官清正,从不以其官位自傲。他告老还乡时曾赋诗明志:“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平常。世人欲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意思是,你们不要以为我是什么大官,我其实就是当年出身在柯村的赵四郎啊!那些惯于在俯视他人的得意中生活的人,比照一下赵老夫子乐于平视自己的嘉言懿行,能不汗颜?
平视他人,意味着自爱自重,不妄自菲薄。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据传清朝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回国,路过武昌总督府,想会见当时颇有名气的两广总督张之洞,就写了一张便条:学者孙中山求见张之洞兄。张大总督看过守门人递进的便条,面有不悦,提笔在条上批写:“持三字帖,见一品官,白丁焉敢称兄弟?”守门人将条子还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迅即在便条上书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也可傲王侯。”守门人又将条子传进总督府,张之洞看后“啊”了一声,连声说:“请!请!请!”孙中山不愧是孙中山,地位卑微时便敢于平视权贵,着实有胆有识。我们周围的不少人一见达官贵人,便情不自禁地躬背屈膝作仰视状,宜不羞愧!国人是该学学孙中山,什么时候面对权贵也敢挺脸抬头学会平视,才算是在真正意义上“站起来了”。走笔至此,不能不提到大名鼎鼎的罗斯福。罗斯福下肢瘫痪,却以其赫赫政绩赢得美国惟一的蝉联四届总统的殊荣。此公气质谦和,平等待人,像一位兄长和朋友。有人说,罗斯福能把国王当普通人看待,而把普通人当国王看待,但国王和普通人都因此而爱戴他。有鉴于此,我们身边的公仆、明星、富翁们是否也可屈尊向“罗斯福同志”学习,平视百姓、平视社会,从而造就自己的人格魅力。
平视,是一个人高尚的情操、卓越的学识之自然流露。一个人只有敢于且乐于平视,才能面对皇亲国戚不会自惭形秽低声下气,面对贩夫走卒不会颐指气使神气活现。在繁华的都市里,如果我们穿着草鞋微笑着平视一切,则堪称文明时代的文明人。
失利二:平视
也许是因为个子小,我不喜欢站着和别人说话。虽然“站着说话腰不痛”,可时间长了,脖子会发酸。最好的办法是找个地方坐下来说。
坐下来说,双方的视线在一个水平上,心理和生理的压力都会减轻许多。每当这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哲学家罗西的论点“学会平视权威,你会变得气宇轩昂,即高贵。”
罗西讲这话的时候,对权威可能还是心存仰慕,否则他为什么不倒过来说?“学会平视乞丐,你会变得神情温和,即善良。”我想他大概没有受到过佛家思想的影响。佛家说“众生一切平等”。所以应该平视的不仅仅是权威,而是一切生命。
可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见到的是仰视、俯视、斜视,很少见到平视。
年轻的时候,一位朋友到报社来,见我坐在沙发上和领导聊天,大为惊讶:“你怎么能和自己的顶头上司平起平坐?”我反问:“你的意思我得低三下四?”
我知道,朋友的疑问是国人最常见的心态。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造成了极其森严的等级制度。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国度,连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盖多大的房子、坐几匹马拉的车,都有严格的界限。稍有差池就会大难临头,没准还要搭上身家性命。而等级森严的恶果,就是鲁迅先生为之痛心不已的国民劣根性:“卑怯与贪婪”。
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人们是不是变得更加贪婪我不敢妄加评论,但“卑怯”的弊病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看看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场里场外”,奴颜卑乞与侠肝义胆、逆来顺受与挺身而出、见风使舵与仗义执言,天平总是朝哪个方向严重倾斜?稍稍有些社会阅历的人自会得出结论。
其实,在罗西提出“平视权威”之前,我们的老祖宗已经亮出了“气宇轩昂”的招数。2000多年前,亚圣孟子就说过:“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那意思再明显不过:跟王公贵族讲道理的时候要藐视他,别看他一副高大威猛的样子。不过既已身居“圣”位,虽说是“亚”,也决非我等芸芸众生可比。在“大人”面前说话,做到“平视”已属不易,敢于“藐之”者,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就是多喝了几瓶二锅头———“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
如果说,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欧洲大陆的情况下,“学会平视”依然需要胆识和信念的话,那么在我们这里,“学会平视”需要的担当无疑更加沉重。平视权威或许被称作狂妄,平视领导或许被称作放肆,平视富贵或许被称作蛮横……平视的结果不一定会使你变得“气宇轩昂”,更大的可能是“狼狈不堪”。这时,“高贵”与“低贱”之间何止一步之遥?干脆就是一回事。于是,为“谦虚”见、为“恭敬”见、为“小不忍则乱大谋”见、为少一些“蔑视”、“歧视”、“轻视”见,许多人不得不选择“仰视”,哪怕“仰”得脖梗僵硬、颈椎变形,头脑发晕。
一般来说,“仰”得时间久了,总想“俯”一阵。有人一旦到了经常“视”的那个地位,立马会变得“高瞻远瞩”,巴不能所有的部下以同样的目光仰视他,敢平视者当属大逆不道。按照医学的观点,这叫“心理补偿机制”。如鲁迅先生所说:奴才一旦当上主子,那是比主子还主子的。当然,对于一个从来不知道平视为何物的人,除非当了皇帝,将永远在俯仰中痛苦地挣扎。
平视的基础是人格的平等,是对彼此之间人生价值的认定。不管你富甲一方还是身无分文,不管你位居高官还是一介平民,不管你春风得意还是穷困潦倒。虽然平等的要求只能来自弱者,但只要学会平视,坚持平视,“你就会变得气宇轩昂。”哪怕沦落到无家可归,也断断不受嗟来之食。
学会平视,也许会失去很多仰望的东西,但至少保持了人格的尊严。
学会平视,也许会遗漏很多俯瞰的景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