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幼儿园,刚入园的孩子怎样才能让他们很快适应呢?

答案:1  悬赏:10  
解决时间 2021-10-17 09:16
幼儿园,刚入园的孩子怎样才能让他们很快适应呢?
最佳答案
引导幼儿克服入园后的种种心理障碍,是帮助他们面对社会,顺利适应集体生活,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环节。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一)入园前帮助幼儿及家长做好入园准备入园前,重在让孩子熟悉老师,熟悉幼儿园,产生对幼儿园和老师的喜爱之情,以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1、身临其境入园前,老师组织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进入班级,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老师与每位新入园的孩子交流,并给与相应的帮助和指导。如让孩子认识自己的小水杯,和小朋友们一起喝水;坐在爸爸妈妈身边一起听故事;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认识了自己的老师;老师通过观察孩子、和孩子交流,初步了解了孩子的性格特点及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家长通过观摩,初步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2、走进家庭     孩子在入园前,老师进行家访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老师可以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及特殊需求。如有的宝宝要小便时就会皱紧眉头;有的宝宝不喜欢穿黑衣服的人接近;有的宝宝午睡时要咬着被角或含着奶嘴等等。其次,可以让孩子感到老师和家长是朋友,消除入园后的陌生感和紧张情绪。老师通过与家长和孩子的提前接触,可以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起居习惯,观察孩子的体质及生活自理情况及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和基本素质等。家长则可以加深对老师工作及幼儿园情况的了解,从而主动配合老师的工作,消除顾虑和担忧,共同为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做好准备。(二)在园时如何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1、重视幼儿的来园与离园来园与离园虽然只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两个短暂环节,却是初入园幼儿哭闹的重点时段,会对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入园前老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要叫出每一个幼儿的名字,最好是能叫出幼儿的小名,这能让孩子感到老师对它的重视和亲切,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开始新的一天的生活和学习。在离园时,老师可抽出时间和家长进行交流,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一方面可以缓解孩子焦虑的心情,让孩子感到老师和家长是朋友。并与孩子进行简单的道别,如抚摸孩子的头、点头微笑着说再见、对当天的进步行为进行表扬等。这对第二天的入园也大有好处。2、提供幼儿喜欢的玩具材料,吸引他们投入有趣的游戏活动幼儿喜欢的游戏材料、有趣的游戏活动,不仅能有力的支持孩子的心理调节与适应,更重要的是能使孩子在游戏的放松、快乐与成功中,与同伴的积极有效的交往中,重新定位自我与恢复自信,加深对幼儿园环境、生活、学习、同伴等的积极心理体验,初步熟悉幼儿园的主要学习方式。(1)提供安全而具有亲切感的操作材料,让孩子放松而投入   “家”是最具有安全感和令人放松的地方,尤其对于初入园的幼儿来说。老师可以通过在“娃娃家”中投放的娃娃、家具、餐具等,给幼儿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家的环境。并可通过“我带娃娃回家”的游戏,让幼儿感到放松和亲切。(2)开展新奇而富有变化的游戏,让孩子好奇而投入老师用幼儿熟悉和喜欢的玩具材料,设计新奇而富于变化的游戏,牢牢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如《神奇的大树洞》、《摸宝贝》等。使幼儿在体验发现的惊喜和成功的乐趣的过程中,越来越主动而深入的投入到游戏之中。(3)播放欢快而活泼的音乐,让孩子欢乐而投入老师选用动感强、节奏欢快活泼的乐曲和歌曲,在身体韵律、音乐韵律中,缓解了孩子的紧张与焦虑,使他们感受到了幼儿园生活与学习的快乐。尤其是播放的音乐幼儿在家听过,效果会更好。3、幼儿进餐时的组织与培养2—3岁的幼儿进餐是个比较让老师头疼的事情,由于孩子手部肌肉发展还不很协调,进餐时掉饭粒、翻饭碗的现象时有发生。进餐时,对于那些使用餐具有困难或进餐习惯极不好的幼儿,老师可以一边喂饭,一边适时的教给他正确的进餐方法。老师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及进餐时,不时的提醒孩子正确的进餐方法及良好的进餐习惯。4、幼儿午睡时的照顾及习惯的养成2—3岁婴儿刚入托时,往往会被新鲜的环境、玩具所吸引而暂时忘却对家人的思念,但一到午睡时间,他们又会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情绪,有的甚至哭闹着要回家。这种强烈的对家人的情感依赖以及对老师的排斥,使孩子不愿午睡,甚至惧怕午睡。针对这一情况,通过实践和反思,可以尝试采用各种哄睡法,使孩子尽量在较短的时间适应午睡。具体方法如下:(1)情绪转移法有的孩子不肯午睡,甚至连寝室也不肯进去,这时如果老师强行把他抱到寝室,孩子便会大哭大闹,影响其他孩子。2—3岁孩子情绪极易受感染,他们只要看到或听到别的孩子哭着要妈妈,就会随着哭闹,结果造成寝室哭声一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允许个别哭闹厉害的孩子在教室里自由玩耍,由保育老师一边陪着孩子游戏,一边安慰其情绪。等孩子有点困了,再由保育老师抚拍着使其入睡。(2)物质刺激法当孩子逐渐适应幼儿园一日生活,不再排斥老师时,老师可带着孩子进入寝室,由老师抱着孩子坐在寝室观看其他孩子睡觉。当孩子又哭闹时,老师就用小红花、小糖果作为奖励,鼓励其不要哭闹。这时老师可不强求孩子睡觉,待其困倦后自然入睡。(3)玩具吸引法当孩子愿意进入寝室并不哭闹时,老师可将孩子从家带来的、熟悉的、喜爱的玩具放在孩子的床上,以此吸引孩子坐在自己的小床上玩玩具,老师要引导他轻轻玩,不要影响其他孩子的午睡。在安静的环境中,孩子玩着玩着就会困倦,这时老师就抱着孩子,一边哼唱摇篮曲,一边轻轻抚拍,让孩子渐渐入睡。(4)肌肤亲近法老师可逐步取走孩子床上的玩具,陪孩子入睡,边哼唱摇篮曲,边温柔的抚摸孩子的头、耳朵等,让孩子放松情绪,慢慢入睡。睡眠过程中,老师应留心观察,一旦发现孩子惊醒,应在第一时间来到孩子床边,再轻轻哄拍孩子使其继续入睡。(5)独立午睡法经过上述几个阶段,孩子逐渐形成了午睡的习惯,老师要注意及时表扬孩子,慢慢放手让孩子独立午睡,并在午睡过程中继续给与关注与照顾。5、幼儿入厕时间及习惯的培养孩子刚入园容易出现尿裤、尿床、拉裤等情况。有的孩子因为贪玩忘记了入厕;有的孩子在家都是家长提醒入厕,从而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有的孩子在家都是用便盆,到了园里不会蹲便;有的孩子睡得太沉等等情况。对于这些情况老师就应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培养。首先,应定时提醒孩子入厕,尤其是对于贪玩的孩子和睡的较沉的孩子,应个别提醒。其次,对于不会蹲便的孩子,可以先为他准备一个便盆。然后逐渐让孩子锻炼下蹲,老师也可陪同他一起入厕,在旁边扶着孩子给其鼓励。总之,小班孩子刚入园,拉裤、尿裤现象比较正常,老师要加以正确的培养和对待,一定要耐心、细致,不能着急。尤其要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特别值得提出的一点是:无论是接送、进餐、午睡,还是入厕等,这些习惯的养成一定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请家长了解孩子各种正确的作息习惯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周六周日对孩子继续进行培养。千万不能觉得孩子周末在家休息就可以让其随心所欲的放松,这样不但影响老师在园一周的培养成果,而且对孩子行为的培养极其不利。这一点请老师和家长一定予以重视。三、幼儿入园适应工作中的几点误区1、让家长与孩子强迫分离许多人认为,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后,一旦孩子哭闹着不肯让家长离去,家长千万不能心软,必须马上离开。这就是所谓的“强迫分离法”。 “强迫分离法”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只会加剧幼儿的分离焦虑,使那些焦虑程度较重的幼儿对入园产生恐惧,对第二天的入园留下不好的影响。幼儿的情绪,尤其是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加以排解。在幼儿入园时,家长可以与孩子相处一段时间,并与孩子一起游戏。老师应热情迎接孩子和家长,并与家长主动交谈,让孩子感觉到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亲密关系。2、对哭泣的孩子只采用安慰的方法从家庭到幼儿园,幼儿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幼儿园的生活是否让幼儿有一种参与感,幼儿是否受到同伴和老师的关注,所有这些对于新入园的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是与老师相互建立信任感和彼此适应的基础。大多数老师更愿意扮演妈妈的角色,安慰哭泣的孩子,以期与他们尽快建立新的依恋关系,这可能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但亲切、友善的关注,适时、适当的在集体中赞扬孩子,同时对他提出一定的要求,效果可能会更好。比如夸奖孩子声音响亮,会自己穿衣服,会整理玩具等;请他分勺子,安排他们做更小孩子的哥哥姐姐,等等。3、以哄住孩子不哭为目的保持孩子的心理健康就必须让孩子适度宣泄。如,宝宝在刚入园时哭闹是正常现象,老师应想方设法,利用各种移情办法,让宝宝停止哭闹。这种做法对于很多宝宝是有效的,但有的宝宝却还是哭闹不停。这时我们不一定要用各种办法来哄骗宝宝,因为其实宝宝在入园前基本上都已了解幼儿园的有趣生活,他们也不是不喜欢幼儿园生活,只是刚开始离家后出现了分离焦虑。在这种情况下,适度的让孩子宣泄,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有益处。让孩子适当的发发脾气或哭泣也有利于孩子心理上的放松。4、“冷处理”哭闹不止的孩子处于心理不安全、情绪不稳定状态的幼儿,会感到不知所措,多数幼儿会抗拒或哭泣。针对有的孩子哭闹不止,安抚无效,老师有时会“冷处理”,既不理他,让他独处,以期达到终止哭泣的目的。其实,这并不是良策。而加倍关注孩子的需要,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引导他们沉浸新环境中,才是消除孤独感的最佳方法。引导幼儿玩电脑游戏、看动画片、户外活动等,都是转变幼儿不良情绪的好方法。5、忽视让孩子主动说出自己的需要离开了父母一对一的照顾,很多孩子会感到茫然。而这时老师往往会频繁的询问孩子是否有需要,而忽视让孩子主动向老师表达需求。一旦幼儿因为胆小或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无法主动向老师提出要求,就会惧怕上幼儿园。因此,老师应当尽早的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如“老师,我想上厕所”、“老师,我渴”、“老师,他抢我东西”等,以有效缓解幼儿因离开亲人而产生的心理压力。6、给孩子空头许诺刚入园的孩子常会一次又一次不停的询问老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老师常常因不耐烦或为了督促幼儿完成某件事儿而承诺:你吃完饭就来啦;你睡醒就来啦……一旦幼儿发现老师的诺言落空,就会更加失望,这不利于孩子与老师建立信任和依赖关系。其实,孩子之所以时常念叨,是因为担心妈妈再也不来接他了。这时,老师应耐心向孩子解释:妈妈不是不要你了,妈妈因为爱你才送你到幼儿园,相信你在这里会很快乐,妈妈下班就来接你了。如果孩子仍然不能平静下来,老师可以设法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比如,送给孩子一件玩具,给孩子一本好看的书,给孩子讲一个好听的故事,等等。7、对家长不安情绪不加引导与交流    不光幼儿离不开家长,家长也不放心孩子,他们时常在门口张望,一个劲儿的嘱咐老师,嘱咐孩子,甚至有的孩子在里面哭,家长在外面抹泪,这样怎能让孩子轻松愉快的进入幼儿园生活呢?遇到这种情况,老师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用鼓励与充满期待的语气与孩子道别,有意识的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信息:上幼儿园是很自然、很愉快的事,每个孩子都要上幼儿园。换句话说,老师也要帮助家长顺利渡过“入园适应期”。8、忽视调节自己的情绪新生入园分离焦虑同时也考验着老师的耐心、毅力。长时间、高压力的工作,有时难免让老师产生厌烦、挫折感等消极情绪,甚至影响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所以,老师间一定要协调配合,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尽量做到张弛有度,避免上火、焦躁。如果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应尽快找到适宜的宣泄途径,以便更好的工作。总之,幼儿入园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只要教师细心观察,耐心解读,付出真心,就能和孩子、家长一起度过难关,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共同顺利成长。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请问20克拉猫眼石有什么传说?
屁股上长了个硬包,可以移动。是怎么回事
大家说说笔记本电脑好还是超级本好?
大连哪家的火锅比较好吃?
深圳国税发票验旧供新表 累计金额是含税的吗?
广西有那些学舞蹈的大学?最好能有个等级排版
离闵行区华漕镇相近的有哪些镇
从荷香园到社保中心怎么走
黑龙江绥化市明水县哪个商城卖伊吉康跳舞毯?
和平里或小营附近哪有比较好的盲人按摩? 或者
图片太模糊,要做ai文档怎么办
寄存器寻址方式谁知道?
深圳哪里有华为手机实体店?在实体店买手机便
本命年开双眼皮好不好?
湖北省黄冈市邮政局速递物流公司城东揽投部电
推荐资讯
上海欧雅门窗装饰公司怎么样
小张发廊地址有知道的么?有点事想过去!
东莞厚街宝塘有上门维修电脑的师傅吗
抚顺市新宾县有中通快递么
小王牛肉面的汤是怎么做的?
文竹的水培方法?
牙齿酸痛敏感什么问题
中老年物美价廉护肤品
常州市七个区各有哪些镇?
加盟披萨店,有什么要求,有名气的有哪家?
有氧运动是否会对脱发造成影响?
瀛洲生态公园烧烤场去的话需要订位吗.我怕没
手机登qq时,显示手机磁盘不足,清理后重新登
刺客的套装怎么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