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为什么西藏的孩子没有姓氏?

答案:1  悬赏:80  
解决时间 2021-11-08 17:12
为什么西藏的孩子没有姓氏?
最佳答案
藏族姓氏  一般的藏族是无姓的,一般用四个字以取名。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分封有功之臣以领地和封号,人们便把领地名冠在名字前面,以显示地位和官位。如藏文创始人吞弥·桑布扎。   纠正“藏族人无姓”之错误认识   在与别人交往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对藏族人了解不够的其他民族认为“藏族人无姓”,这是一种片面化的认识。不少藏族人也由于不懂自己民族历史,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学习不够,认识不深,臆断“藏族人无姓”。持上述两种观点的人都认为藏族人应该无姓,有姓的便不是藏族人。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合乎实际、缺乏真实性的。历史证明,藏族人有姓氏,如《雍仲苯教目录》、《王统世袭明鉴》等史书中都记载着藏族最初是由“神猴”和“岩魔女”结合繁衍出人类,当时居住在今雅鲁藏布江南岸泽当一带,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六大氏族,即赛、穆、党、东、札和珠,各大氏族中又分化出若干小氏族和家族,各有自己的姓氏。其实,藏族人取汉姓是历史及生活环境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民族融合这一大趋势的产物。因此,仅以有姓无姓不能断定民族属性,主要应从其生活习俗、语言文化等方面来作出判断。藏族贵族是有姓氏的,奴隶没有(解放前藏族是农奴制)。康区、安多地区的部分土司也都有姓氏的。  族姓氏的来源:  (一)统治阶级赐姓   据《甘肃少数民族》等有关史料记载,明初,甘肃的藏族分属洮州、岷州、河州、庄浪(当时天祝属庄浪所辖)、西宁等卫管辖,卫以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许多番族首领因献地投城而获得明廷的封号,有的还赐了汉姓。[13]这说明包括天祝藏区在内的甘肃藏族得到统治阶级赐姓是从明朝就有的。自吐蕃进入天祝以来,藏传佛教也随之进入天祝,新传入的佛教和根深蒂固的苯教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终佛教占据了上风,从而在天祝信奉藏传佛教的人屡屡上升,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明显得到实施。当时很大一部分政教头领就是藏族人,他们效忠统治阶级,受封赐姓,如:赐“李”、“王”等姓。这种赐姓也是有根据的,“李”姓是按照唐朝皇帝李世明的姓氏所取,“王”姓是按“部落头领”的意思所取。[14]类似赐姓的现象不是很多,据说当时某个家族的各方面势力都相当,且得到统治阶级的关注和重用,才会被赐姓,这一现象跟某种奖励一样,其实是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赏赐。  (二)部落名称转化为姓氏   部落是历史上天祝藏族社会的一种结构形式,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部落与部落之间,尤其是各部落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逐步加快,姓氏必然在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有些部落名就逐渐转化成了姓氏名。如华藏部落的转化为华氏或藏氏,当时主要人口分布在今华藏寺镇附近;阿罗部落的转化为阿氏或罗氏,当时主要人口分布在今达隆、东大滩、毛藏一带;瓦撒部落的转化为瓦氏或牛氏,当时主要人口分布在今炭山岭附近;朵什部落的转化为朵氏,当时主要人口分布今在朵什一带;郝尔托巴部落的转化为托氏,当时主要人口分布今在毛藏一带;扎提部落的转化为杨氏,因当时该氏族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今大红沟一带,又因为该地红沟寺活佛是杨堪布,故扎提部落的人都姓杨;马加部落的转化为马氏或麻氏,当时主要人口分布在今石门一带;贝扎部落的转化为白氏,当时人口主要分布在今安远一带等等。这种部落名转化为姓氏名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汉文化影响的结果。  (三) 部落名称译变为姓氏   天祝部落名称都有相应的汉意,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的交往日益加深,别的民族总是有意刁难藏族不用姓氏的习惯,藏族人就把有的部落名用汉语译过来取其中的一个字或同音字作某个家族的姓氏。如嘉让部落的“嘉让”表示天色即亮,也就是黎明之意,因此这一部落人的姓氏由“天”译变为“田”,或取“黎”为姓;天祝的秦氏家族是莫科部落的人,“莫”为“青色”的意思,故译变为“秦”;还有那述部落的“那”为“森林”之意,故取“林”为姓氏等等。这都是为方便交际而取的姓。天祝藏族人在和其他民族之间的交往中,总是希望交往得越深越好,为了解除别人对藏族无姓的有意刁难,就取了姓氏。  (四) 以名字首字作姓氏   正是因为汉藏文化的不同,在和汉族等其他民族的文化发生接触,进行交流,使藏文化自身带上了其他文化的异彩。天祝藏族人因无姓引起其他民族的不解,并且经常遭到耻笑和蔑视,为化解这种误解或矛盾,天祝藏族人中就出现了以名字首字做姓的先例,如才昂姓“才”,索南姓“索”,东智姓“东”、华丹姓“华”等。这些姓氏在后代中得到了延续,就成了该家族的姓氏。这样的姓氏来源大部分是别人加的,而不是藏族人自己取的,他们通常称呼别人时总是带上姓,如称呼某姓“王”的为“王先生”、“王女士”等,在交往中把这种称呼方式加到藏族人身上,便称呼“华丹”为“华先生”,称呼“才昂拉毛”为“才女士”,久而久之,便认为“才”、“华”、“东”之类的就是藏族人的姓氏,藏族人也就默认并逐步开始使用。  (五)与汉族通婚子女随父姓   鉴于天祝藏区很早以前就是多民族聚集地区,各民族之间都发生着交流和融合,各民族文化都发生着不同程度的渗透。该地区藏族人很早以前就和汉等其他民族有了通婚的习惯,随之他们的后代也就开始使用姓氏。假如一个藏族人家招了汉族人为婿,根据当地子女随父姓的一些习惯,所生之子女必然要延用父姓,这样所生子女在民族属性上认为是藏族,因为至少继承了母亲的部分血统,并且生活习惯、生产习俗等方面都和藏族相同,但已经在名字前贯上了用以区别家族的父亲的姓氏。这种姓氏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延续,也就成了某个家族的姓氏。这样的姓氏沿用不仅仅是继承了天祝藏族“子女随父姓”的习惯,更能体现当地的一种传统观念,就是传宗接代,招婿是为了继承家业,延续家族,“子女随父姓”为的也是家族的发展和壮大。   (六) 以自然物取姓   早期的天祝藏族信奉苯教,所以“万物有灵”的思想在天祝藏族中很普遍,这不但是原始人类的世界观,也是原始宗教产生的思想和哲学基础。崇尚自然物当是“万物有灵”观念的另一种体现。所崇拜的对象包括天、地、日、月、星辰、雷电、冰雹、山川,甚至还有土、石、草、木、禽兽等万物在内,是故,研究者称苯教是一种“万物有灵”的宗教。[15]正因为如此,天祝藏族某些人家的姓氏是由自然物来取的,这虽是一种延续下来的传说,但也不无道理。传说,从前该地区藏族没有姓氏,别人就故意责难,甚至耻笑。这样被责难之人就以自然的某种事物给自己取姓,后来被后代沿用下来。如现在有些姓“杨”的藏族讲起他们的姓氏来历时说,一位先辈在晒太阳时一个汉族人问他姓什么,因为他不会讲汉语就指向了太阳,于是该人就认为此人姓“阳”,后来演变成了“杨”,后代也就以“杨”做了家族的姓氏。诸如此类的实例在天祝藏族中有不少。这种现象在中国古代其他民族的姓氏来源中也有,如以动物、植物、自然现象为姓的比比皆是。其实,就从这一点足以看出当时天祝藏族就有很强的自然崇拜意识,同时可以看出他们所取姓氏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七)崇拜某汉族伟人而取其姓   在天祝历史上,藏族人的生活不仅仅局限在草原和农田中,他们或经商、或狩猎,在生产生活中和其他民族发生着频繁的交往。居住在“英雄部落”的藏族人,尤其崇拜英雄、崇拜雄才大略的人,所以,在取姓的过程中借用某英雄姓氏的较多,如传说“杨”姓的由来是崇拜宋代有名的“杨家将”而取的,“李”姓的由来是崇拜唐朝皇帝“李世明”而取的等等。这种现象天祝藏区有,其他地方也有。2005年6月我们在甘南藏区考察时就发现,迭部县洛大乡就有很多姓“宝”和“李”的姓氏,据当地的一些老年人讲,说“宝”姓是崇拜“包青天”而取的姓,只是取字“宝”和“包”发生了译变而已,这在《甘南文史资料》中也有记载。这种取姓方式完全是借用汉族人的姓氏,是藏汉文化交流融会的结果。   以上提到天祝藏族姓氏的七种来源,都呈现出一种规律性,并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就是源源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而并非以个人意志所加。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天祝藏族中仍然保留着部落的痕迹,从一些部落名称和姓氏中还可以看出浓厚的宗教色彩。就姓氏来源的根本而言,天祝藏族姓氏的取用受到了汉文化的强烈影响,是天祝汉藏民族历史交往、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  四、研究藏族姓氏不可忽视的几个向题  (一)同姓的人并非是同民族   如前所述,天祝是一个人口众多且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所以,同一个姓氏有可能存在于不同的几个民族当中。更难于辨析的是天祝藏族人普遍有两个名字,一个是汉名,一个是藏名,藏名是一个人刚出生不久由活佛或德高望重的人所取,汉名一般是在开始上学时所取,如果是藏族也许没有汉名,但必定有藏名。要区别某个人是藏族还是其他民族,其区别标准就要看这个人的祖先是属于哪个民族。  (二)同姓同民族的人并非同源   在藏族中使用同一姓氏的人很多,但他们并非属于同一个家族。就原西大滩西沟“李”氏家族和火烧城“李”氏家族而言,他们都是藏族,但前者的姓氏是由统治阶级所赐,后者的姓氏是由部落名称转化而来,他们就不属于同一个家族,只是不同部落中的同姓的人,所以我们说他们不是同源。  (三)部分藏族人名前所冠字词并非姓氏   从目前的一些现象看,天祝县乃至其他藏区不少藏族人在名字前还冠以类似于“姓”的字词,如华锐•东智、措考•扎西、夏玛•多杰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区别同一地方同名字的人。在翻译这样的名字的过程中往往在名字和类似于“姓”的字之间要加上一个圆点,这已经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写法。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类似于姓氏的字词来源也很广,有的以村庄名所加,如秀恰•仁青;有的以职位所加,如措宏•周加;有的宗教人士以寺庙所加,如霍•朱千等等,这些都是本地方的人为了区别同名字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加,它的适用范围也有很大程度的限定,只适用于限定的地域之内。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由于各地方都加强了联系,各地方文化都在进行着交流,这种在名字前加有类似于姓氏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学术界为数不少。  综上所述,天祝藏族的姓氏是该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姓氏主要来自统治阶级赐姓、本地部落名转化为姓、本地部落名译变为姓、人名首字作姓、与汉族通婚取姓、崇拜自然物取姓以及崇拜某汉族伟人取姓等等。天祝藏族姓氏的来历不仅沿用了藏族人固有的姓氏,且借取了汉族人的姓,这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藏汉民族交往的见证,也是藏汉民族文化融汇的结果。本文就该地区藏族使用姓氏的现象做一肤浅的分析,由于相关资料欠缺,加之本人水平有限,无法进行深层的探讨,有待继续搜集资料进一步发掘研究。  七世纪以后,佛教在西藏盛行,一切都被染上佛教的色彩,人们的名字也喜欢请活佛来起。要是一个人出家当僧人,不管他年岁有多大,一律要重新经寺院堪布剃度,取法名,从此俗名便取消了。一个僧人或活佛,如果上升到上层僧职,他的名字便要加上僧职或封号,例如:堪布·伦珠涛凯。堪布是个僧职。活佛的名字前面,一般应加上寺院或家族的名字。  一般平民的名字没有姓,只有名。如:“多吉次旦”、“索朗旺堆”、“更堆群佩”等;为了称呼方便,人们只用名字全称的两个字来简称。有用第一和第三个字来简称的,如:“更堆群佩”简称“更群”;也有用前两个字或后两个字作简称的,像“多吉次旦”,简称“多吉”。  平民起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寄托自己一定的思想感情,堪称丰富多彩。一种是用自然界的物体做自己的名字的,如:达娃(月亮)、尼玛(太阳);也有用小孩出生的日子作为名字的,如:朗嘎(三十日);还有用小孩出生的星期,为小孩起名的,如尼玛(星期日),也作“日”,“太阳”解,达娃(星期一),也作“月亮”、“月份”解。不少父母在给孩子起的名字中,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如父母嫌小孩太多,想结束生育,便给小孩起名“仓木决”,意思是终止。“穷达”的意思是最小的,表示再不要小孩。如果父母想生男孩,给自己的初生女儿起名“布赤”,意思是“带男孩”。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绛紫色中长款外套怎么搭配 26岁女
索弗按摩腰带真的可以瘦身吗?
怀孕五个半月胎动减少怎么办?好担心有没有孕
我的眼睛有黑影怎么办?
如家酒店地址有知道的么?有点事想过去
西宁哪里治牙好?
出租房屋的烦恼
为什么我的迅雷高清影院无法在线播放影片显示
求2010年元旦晚会贺词。
好想吃麻油鸭!!!哪里有好吃的麻油鸭??
混合型皮肤,女,是韩国雪花秀滋阴水乳套装适
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地址好找么,我有些事要过
进口葡萄酒哪种好
哪种蜂蜜的美白效果最好?为什么?
双电源开关 什么品牌好
推荐资讯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呀,
广安城北到武胜有多远?需要坐多久的车才能到
无线网卡的资费是?有没有哪一种网卡实惠?
昆山皇明太阳能热水器售后维修点有哪些?
如何挑选婚纱 新娘挑选婚纱六大误区
职业礼仪具体有哪些?
七至八万的车,什么车好呢
金毛狗窝的制作方法
玫瑰园洗衣(新市路星河国际旁)地址在什么地方
谁知道,一般小规模企业找代理记账都是什么收
知道说下什么遮阳伞效果好
怎样锻炼语言组织能力?
手机登qq时,显示手机磁盘不足,清理后重新登
刺客的套装怎么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