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朱元璋很残暴,为什么对这个人这么好

答案:1  悬赏:50  
解决时间 2021-01-09 18:51
朱元璋很残暴,为什么对这个人这么好
最佳答案
知识分子命运多舛,高启因诗“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被腰斩,陈养浩因诗“城南有安妇,夜夜哭征夫”被溺死……其实,这些都是稗官野史说法。所谓明太祖朱元璋时代的“文字狱”,正史中基本找不出实据。新朝百废待举,知识分子的有用性,朱元璋曾不择手段地收罗文人。刘三吾因此入朝为官,竟也差一点人头落地,这究竟是因为什么?
刘三吾(1313-1400),名昆孙,字三吾,号坦翁,湖南茶陵人……

(明 徐显卿 《宦迹图》琼林登第)

朱元璋本来想见识一下刘老头就算了,但见到刘三吾后主意又改了。刘三吾知识面太广,朱元璋想问的他都知道。更重要的是刘三吾身体特好,脑子清晰,干力气活都行。朱元璋情不自禁地与刘三吾谈了几个时辰,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当场决定留刘三吾吃饭,自己酒都比平时多喝了几杯,给了刘三吾一个左春坊左赞誉,接着又让他做了翰林学士。朱元璋同时表扬了茹瑺,后来将其晋升为兵部尚书、吏部尚书,还写了个“中流砥柱”让茹瑺拿回家挂着。
刘三吾入朝后的工作一点都不轻松,因为新朝的治理难点旨在规范化,不能再像“创业”时期,头目一发话,大家就操起家伙把对方的城墙给拆了。刘三吾担负着教朱元璋三子晋王朱读书的任务,还要为朝廷制作大量公文,这种活普通知识分子也确实干不了。还有,倘若哪位王公去世,朝廷需要赏个碑文什么的,都得刘三吾执笔。特别是这个东西,人家的后人少则也得留个几百年,每个字都得讲究。
当然,饱学的刘三吾知识主要是应用在朝廷的典章、制度上,《存心灵》、《省躬录》、《礼制集要》、《寰宇通志》等御用典籍,都由他主纂。单是这几本书,一般的知识分子都读不了,何况是写。其中有几种,刘基那么神通广大,也都没办法完成。刘三吾的学问加严谨,从来不出错。
(清杨大章仿宋金陵图)
帝制《大诰》,是明初最重要的“大明法典”,普及率比《圣经》还高,老百姓家里几乎是一户一册。明初的中国,基本上是个文盲大国,但老百姓一字不识没有关系,朱元璋领导文化工作是弱项,领导文盲工作又是强项,他让全国的村庄村口都建两个亭子:“申明亭”与“旌善亭”。前者是张贴朝廷文告,公布本地的坏人坏事,后者则用来宣传好人好事。亭子里面会有个读书人,免费给你讲《大诰》。但要牢记一条,家里必须有一本《大诰》!因为万一哪天家人犯事了,有可以罪减一等,没有就会罪加一等。
《大诰》的帝制,其实是朱元璋的口谕,也就是他听完案情汇报后,作个口头评点,刘三吾及相关文人将“最高指示”整理出来。整理时需要作技术处理,比方说皇帝评点时发出个语气词“嗷”,那得换成“嗯”什么的,否则皇上的精神损失,责任就转换到这帮知识分子头上了。
(明 佚名 上元灯彩图)
文字是刘三吾的,意思是朱元璋的,这一点刘三吾处理得很好。洪武十八年,同州人王权考中了进士,因为和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同名,朱元璋将他的名字改成王朴。钦赐佳名,王朴经常拿出来炫耀,事实上朱元璋对他确实不错,让其做了吏科给事中。科道官是皇帝直接领导的,王朴经常与朱元璋见面,有一次王朴逮着朱元璋的错误,便站出来与皇帝较真。朱元璋一生气,就把王朴赶回家了。
其实王朴没有错,所以朱元璋气消了之后便召回了王朴,并把他升为御史。朱元璋召回王朴,目的是让他好好做事,不是要他在自己身上挑剌。王朴则完全误会了皇上的意思,认为敢于直谏就是自己尽职,最后都能得到相应的好处。王朴回来后连夜起草了一篇“时事评论”,朱元璋见后大为光火,要把王朴推出去杀了。过了一会,朱元璋气又没了,派人追上王朴,说倘若承认错误、改正缺点,可以从轻处理。王朴这回又错误地总结了经验,认为又是一次升官的机会,毫不犹豫地将筹码押在当“谏臣”上,这就没救了。
一看是真杀,王朴慌了。路过史馆时,王朴冲着刘三吾大喊:“学士刘三吾志之——某年月日,皇帝杀无罪御史朴也!”
刘三吾当然听见了,但怎能真的这么呢?后来,官民们见到《大诰》中“死罪进士”条文字是这样的:“王朴,任监察御史。一次为水灾受赃一百贯,戴绞罪还职;一次为奸顽诽谤不办事,处决。”
(明 丁云鹏 冯媛当熊图 )
御用文人,关键是体现知识的应用功能。刘三吾厚道,人品好,但不是什么事都要逆着皇上对着干。刘三吾后来在《大诰后序》中说了段意味深长的话,大意是说:皇上励精图治,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言外之意,大概是讲作为皇帝,忙中出错是在所难免。点评王朴案,文中最精彩的一句话,便是“何尤乎人!”刘三吾告诫官员们,《大诰》中被当作反面典型的这些人,罪有应得也好,冤深似海也罢,都有咎由自取的一面,不要怨恨别人!
朱元璋信赖、赏识刘三吾,也并非因为刘三吾的处事风格,而是没有刘三这样的学识与智商,换了他人,根本没法适应。有一次,地方官送来一捆庄稼,这要是让徐达过来看,“老首长”瞧个半天,最后一准才会说:这不是畜粪浇得多,谷穗长得大吗?
但刘三吾一眼就看出来了:这叫“嘉禾之祥”,祥瑞之物,周成王时出现过。只有明君再世,天下太平,才会天降祥瑞。然后,刘三吾安排人记到史书,还安排画师写生存档。这不叫拍马屁,古代通常都这么处理。况且,领导也需要增强信心,需要鼓励。
后来,南京上空又出现了一次五彩云。这种瞬息万变的东西,刘三吾也及时发现了,并且作了类似的解释,类似的处理。
朱元璋杀人甚多,后人称其为变态。这个,没有医疗档案,不好定论,但心理压力肯定是有的。心情不好,脾气就差,人的本能都是差不多的。心理疗法,毕竟也是科学,刘三吾的工作就是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能让朱元璋有个好心情,这是各级干部的好事,老百姓的好事,等于是国家的好事。
(吉祥瑞兽图)
有一年的夏天,朱元璋办公结束,特意找来刘三吾。朱元璋兴致勃勃地说:朕每观天象,自洪武初有黑气凝於奎璧,今年春暮其气始消,文运当兴。尔等宜考古证今,有所述作,以称朕意。
刘三吾为此迅速写了一首诗,朱元璋跟着和了一首。痛快啊!朱元璋高兴地赏给刘三吾一支笔,还是朝鲜进口的。
都这一把年纪了,工作尽心尽力到这份上,够不容易了。但刘三吾还是被吏部侍郎侯庸弹劾了一次,说他“怠职”。这些年轻干部也不想想,都跟你爷爷一辈的人了,还跟你一样上班下班,偶尔迟到早退,上班时间打个瞌睡,容易吗?朱元璋很公正,处分要给,但很快取消了。
刘三吾对明朝的贡献,还很微妙,几乎改变了明朝的格局。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不幸逝世。悲痛之后,朱元璋不得不将议立太子之事提上议事日程。在众官面前,朱元璋先讲了个意见: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
但这是个很大的难题。燕王朱棣,只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标死了,排在他前面的,至少还有秦王朱樉、晋王朱两个。而这时皇室诸王,多拥有重兵,凯觎皇位的,并不是朱棣一个。立储本是大事,现在又不按规则出牌,给人合理的解释,诸王不服,内乱都会有的。
太敏感就不能妄议,有主意、没主意的百官,谁都不敢开口。刘三吾挺身走过来,对朱元璋劝了一句:立了燕王,置秦、晋二王何地?
朱元璋听后,一句话都没有,大哭一声,离开了大殿。
纠结啊!但也实在没有好办法。最后,按照礼制,立了皇太子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如果没有刘三吾那一句话,朱棣很可能就是太子,那就没有建文帝,就没有“靖难之役”,就没有郑和下西洋……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明太宗像)
一口气出不来的朱元璋,眦睚必报的秉性,找了赵勉的茬。
赵勉,湖广夷陵(今宜昌)人,洪武十八年进士后娶刘三吾之女为妻。老岳丈皇帝器重,赵勉官场直升,洪武二十二年晋刑部尚书,洪武二十三年迁户部尚书。但议立太子事件后不过半年,朱元璋就认为他们夫妇共同贪污,将二人给杀了。女儿、女婿死了,刘三吾也被降职。刘三吾心冷了,要求辞职,朱元璋同意他退休回家。
“八十还乡能有几,当时画锦亦堪夸。” 颐享天年,比起丢脑袋,结局也算不错。但回家没多不久,朱元璋又将他被召还朝廷,官复原职。一件用熟了的工具,朱元璋舍不得啊!
但这一次复出,刘三吾预想不到的祸事来了……

(本文为《明朝大败局》之“刘三吾”连载,敬请关注下文,搜索《头条号》“闲情偶记”相关文章)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如何成为把妹高手
怎样才能申请进入哈佛大学
如何评价金庸笔下《越女剑》阿青的武功?
我暗恋六年的女孩结婚了
营业收入有包括营业成本在里面吗?
蜀山区安徽创新发展研究院地址在哪里啊
只要我活着,每年都会来看你的广告是什么?
吉首到张家界乘汽车要多少个小时
碘化铯溶解度为什么大?
话说建筑工人都去了哪些地方旅游了
用autium designer做个集成库,我随便画了个
姜集村地址在哪,我要去那里办事
大牛村地址在哪,我要去那里办事
偷了别人的东西在给送回去还犯法吗
五吨油罐车新车和二手大约多少钱?
推荐资讯
首次办理德国签证,需要什么材料?
电脑黑屏修一下大约多少钱
解方程:
Qt编程软件
我是初二的一个学生,平常在体育课上,我的同
军人应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吗?
了然心是梦中寻什么意思
汽油是怎样提炼的?
嗨付APP线上线下都能用?大家说选哪个渠道好
盐城中学中盐中初一新生学区什么时间招生
工作证胸卡用英语怎么说
广州华林寺坐205公交车在什么站下车
手机登qq时,显示手机磁盘不足,清理后重新登
刺客的套装怎么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