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如何设计教学方法使学生愿学乐学

答案:3  悬赏:70  
解决时间 2021-10-04 04:11
如何设计教学方法使学生愿学乐学
最佳答案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在我区中小学起始年级全面推广。这次推广的新教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核心。作为一个一线教师,如何使用好新教材,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是首当其选要做的事情。因为只有用好教材,才能更好的挖掘出新教材的新理念,才能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促进社会进步。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校,学生来源比较复杂,除了本地就读的农民子女外,还有一大部分是外来农民人口的子女。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水平不一、见识不尽相同。这次推广的新教材中的多数学学习内容能使我校学生产生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较好地指引学生进行学习,但也有一些离我校学生实际生活较远的情景,让学生感到很陌生……面对此状,我决定通过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在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适当更换教学内容,增减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创造性的使用新教材,使本校学生更近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存在的价值,在掌握好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意识。于是,在这近两年多的新教材的教学中,我尝试进行了如下一些不同方法的教学:

一、激趣导入,引发探究,促进学生学好数学。

生动有趣的故事情景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中来,也有利于打开学生思维,让学生产生探究知识的需求,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有兴趣更好地学习好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北京市课改实验教材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观察物体》一课时,针对学生的空间观念意识浅薄,我设计了如下教学:

上课了,我首先出示了一个长方体(每面贴有不同的数字)问道:这是什么?学生答道:长方体。我接着问:请你告诉老师你看到了数字几?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答案并不一样。我追问: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让人不知相信谁。那为什么你们看到的结果不一样呢?这时,学生已经意识到,他们看的的面不一样,所说的答案也不一样。于是,我紧跟着说道:我们看东西要全面,不要只看一面。有关从不同方面看事物,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讲盲人摸象的故事,学生认真地倾听。)

讲完故事后,我问学生: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这时,学生众说纷纭,他们已深深地体会到看东西要全面,不能只看一面的重要性。紧接着我引出了这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根据刚才的小故事,请你说一说:你觉得我们可以怎样就可以比较全面的观察事物了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如何观察物体。而后,在如此浓厚的情景中,我和学生一起用全面的观察物体的方法进行了实物观察,自始至终,学生都没有忘记上课伊始的那个故事,全面的观察物体的思想渗进了他们的头脑。

二、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动手机会,促进学生学好数学。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也曾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我校的教学资源有限,节节课都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够现实,于是,在教学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数学第三册《米的认识》时,我决定针对这部分教学内容,利用一把米尺和自制的学具,进行了教学:

  在引导学生理解米和厘米的关系时,我先让学生看我手中的米尺,估计米尺的长度。学生们争先回答说:“大约90厘米。”“大约80厘米。”“……”听到学生的回答,我皱紧眉头问:“同学们说的都不一样,那么这个尺子到底有多长,谁说得对,我怎么知道呢?”有同学回答说:“可以用我们的尺子量一量!……”我追问:“那你们的尺子不够长怎么办呢?”对我这个突然的问题,一些同学们陷入沉思,但不一会儿就有同学站起来发表看法:“我们可以把尺子接起来,然后再加在一起。……”听了他的发言,我和其他同学对他的方法给予了肯定。于是,我便让学生们尝试进行测量。许多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到讲台前亲自参与这个活动,他们纷纷上台用自己的尺子首尾相接地对米尺进行测量计算。

  经过测量计算,学生测量得到的结果是97厘米(因为学生用自己尺子测量首尾相接时没接好产生了误差)。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测量的结果应该是100厘米,学生记忆并不深刻,而且,这样零碎的测量计算的结果也不利于学生形象直观地体会这一结论。

为了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验证得出1米=100厘米的结论,更小程度的避免误差,经历和感受厘米和米的关系,我又引导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用自己的尺子首尾相连时可能会产生一些误差,又让用让他们用提前准备好的10厘米长的小纸条一条挨着一条的沿着尺边往米尺上贴,贴满几条就是几十厘米。这时,学生们的探求验证的欲望依然很强烈,又逐一的将自己手中的10厘米的小纸条贴在米尺上,坐在位子上的同学细心地帮他们数着纸条数。“……70厘米,80厘米,90厘米……”当台上学生贴到第十张纸条时,纸条正好贴满米尺。底下的同学已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发现脱口说出:“这个尺子是100厘米长……”而后,我告诉学生,这个尺子是米尺,是1米长,是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并引导学生问道:“通过刚才的测量,你觉得米和厘米之间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看着贴满纸条的米尺很快的就得出1米就是100厘米,100厘米就是1米的结论,印象十分深刻。在做后面的有关进率的练习时,学生对1米=100厘米的记忆也很清楚,练习效果很好。

通过上述教学,使我体验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动手机会,也同样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学好数学。

三、找准认知冲突,迁移知识,促进学生学好数学。

找准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将学会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上,可以减小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增强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好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北京市课改实验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估数》这部分内容时,我结合我班实际情况,设计了如下教学:

首先,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巩固已有的估数方法。

上课伊始,我先引导学生回忆了以前的估数方法,即:先为要被估数的内容确定一个标准,然后根据标准估计数量的多少。然后,我追问学生:以前的那些事物数目比较小,我们可以这样估数,那么,如果你遇到一个数目比较多的事物,你怎么估数呢?学生很快地答出,数目比较多的事物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估数。这一做法主要是帮助学生回忆以前的估数方法,并引导学生能够根据情况适时地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

在知道学生能够将旧知识运用到这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上后,我便出示大约200个的圆片图,让学生利用以前的估数方法估算图上圆片的数量。学生刚一见密密麻麻的圆片图,就不禁感叹道:怎那么多呀!但是,他们还是硬着头皮按照原来的方法对这些圆片的数量进行了估计。学生们首先确定了以10个圆片为标准,而后,将图上的圆片进行了划分,最后估出图上的圆片大约是200个左右,进行非常顺利。

第二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求估数方法,体会解题方法的最优化思想。

学生的上面的这种做法,只是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并未达到方法的最优化。学生没能想到更好的简单的方法,他们的思想还很保守,数学意识并未得到升华。为了让学生自己能更深的体会产生数学方法最优化的需要。于是,我引导他们问道:“如果估计比这更多的数目,你也会用这种方法吗?”学生并未理解我的意图,齐声答道:“会!”听到这个答案,我决定必须要让他们“知难而退”,得到更多的感触,于是,我又出示了事先预料到的早已准备好的两幅大约都是200个圆片的图,问道:谁能估计出这幅图有多少个圆片?学生一见,就更加感叹了:太多了吧!……

这时,也有几个学生一见和刚才的那幅图基本一样,停顿了数秒,小声说道:大约400个圆片吧。随后也有许多跟着同学呼应说出了这个数字。但也有些学生还沉浸在细心的琢磨估算的状态。我一见状,赶紧追问一个脱口而出的学生:你怎么这么快就估出了这个数字?那名学生说道:我是根据刚才那幅图估计的,因为这幅图和刚才那幅图差不多,所以这两幅图也应当大都有有200个圆片。听到他的发言的同学也忽然有所领悟,表情也变得欣喜了许多。我又问道:“那你怎么不用最开始我们用的那个标准了呢?”他笑着答道:那太麻烦了!我赶紧向其他同学征求意见,你们说,他这样估数行吗?他的观点得到了绝大多数同学的赞同。于是,我顺势总结道:其实,在我们估算数字较大的事物的数目时,就可以想刚才那位同学一样,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估算,先用小标准估算出一部分,然后再用估算好的那一部分做标准,在进行剩余部分的估算,总之,怎样估算简单就怎样估算,你可以根据情况选用最佳的方法进行估算。

这种通过找准认知冲突,迁移知识的教学方法,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帮助学生更快的建立起新知,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

四、了解学生知识起点,师生讲授相结合,促进学生学好数学。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数学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学习北京市课改实验教材数学第四册第十单元《认识时、分》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教学:

 第一步,复习旧知,了解学情。

 第二步,引导学生自主讲解探究。

在了解了学生前面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后,我特意出示了非整时、半时的时间,问他们:你知道这是几点吗?这时,部分学生仍然兴致很高,争先举手回答问题。但也有些学生并不太认识这些时间。于是我追问:你是怎么判断出这个时间的?

学生1:我在家,我爸爸教过我,现看时针指导几,就是几点(时),然后看分针指到哪,指到1就是5分,指到2就是10分,指到3就是15分……

学生2:我是这样看的,也是先看时针,时针指到几,就是几时,然后我知道分针指到3是一刻(15分)如果比它多一个大格,就加五分钟。分针指到6是30分,比它在多一大格就用30+5,就是35分。

听了这两名同学的发言,我给予了高度评价,我觉得这两名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认识时间真是很棒,资源很宝贵。但我们的学习是不只是为了少数学生而学习,还要注意全体。起初,我想让这两名同学在课上对其他同学进行讲解,但考虑到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有一定的局限,所以,决定在他们讲解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整理,形成一个科学的确认时间的系统。于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表盘。说道:刚才有些同学能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生3:是仔细观察分针、时针……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分针指向几,就想是几分。我追问:那么,是不是每次都要数出分针有多少小格,才知道是几分呢?能不能找出一个看几分的快捷简单的方法?这时学生一脸茫然。于是,我引导学生:你仔细看看,每个两个数字之间都是几?指到2时是几分?指到3时又是几分?这些分钟数和表盘上的数字有什么关系?有的同学发现后轻声说道:像5的口诀。被我听到后,我马上让他大声说给全班同学听。并带领同学进行了验证。通过验证学生领会了表盘上的数字与分钟的关系:即分针指到几就想几五的口诀,就是几分。而后我带领学生进行了看几分的练习,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加深,效果教好。并且,在这课的以后,遇到一些看时间的机会,我都会留给班上的学生,让他们帮我看时间,并随口让他们说说自己怎样看的时间,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应用新知识。

通过上述的教学,可以看出: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出发,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引导学生自主讲解,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获得数学的知识,不但可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好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不同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好数学。当然,数学课上所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每个人也会有每个人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区域的学生也有着不同的学习特点,所以,以上所述的一些教学方法,仅为读者欣赏借鉴,相信读者会有更好更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上述如有不妥,还请见谅
全部回答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在我区中小学起始年级全面推广。这次推广的新教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核心。作为一个一线教师,如何使用好新教材,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是首当其选要做的事情。因为只有用好教材,才能更好的挖掘出新教材的新理念,才能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促进社会进步。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校,学生来源比较复杂,除了本地就读的农民子女外,还有一大部分是外来农民人口的子女。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水平不一、见识不尽相同。这次推广的新教材中的多数学学习内容能使我校学生产生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较好地指引学生进行学习,但也有一些离我校学生实际生活较远的情景,让学生感到很陌生……面对此状,我决定通过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在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适当更换教学内容,增减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创造性的使用新教材,使本校学生更近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存在的价值,在掌握好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意识。于是,在这近两年多的新教材的教学中,我尝试进行了如下一些不同方法的教学: 一、激趣导入,引发探究,促进学生学好数学。 生动有趣的故事情景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中来,也有利于打开学生思维,让学生产生探究知识的需求,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有兴趣更好地学习好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北京市课改实验教材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观察物体》一课时,针对学生的空间观念意识浅薄,我设计了如下教学: 上课了,我首先出示了一个长方体(每面贴有不同的数字)问道:这是什么?学生答道:长方体。我接着问:请你告诉老师你看到了数字几?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答案并不一样。我追问: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让人不知相信谁。那为什么你们看到的结果不一样呢?这时,学生已经意识到,他们看的的面不一样,所说的答案也不一样。于是,我紧跟着说道:我们看东西要全面,不要只看一面。有关从不同方面看事物,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讲盲人摸象的故事,学生认真地倾听。) 讲完故事后,我问学生: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这时,学生众说纷纭,他们已深深地体会到看东西要全面,不能只看一面的重要性。紧接着我引出了这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根据刚才的小故事,请你说一说:你觉得我们可以怎样就可以比较全面的观察事物了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如何观察物体。而后,在如此浓厚的情景中,我和学生一起用全面的观察物体的方法进行了实物观察,自始至终,学生都没有忘记上课伊始的那个故事,全面的观察物体的思想渗进了他们的头脑。 二、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动手机会,促进学生学好数学。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也曾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我校的教学资源有限,节节课都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够现实,于是,在教学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数学第三册《米的认识》时,我决定针对这部分教学内容,利用一把米尺和自制的学具,进行了教学:    在引导学生理解米和厘米的关系时,我先让学生看我手中的米尺,估计米尺的长度。学生们争先回答说:“大约90厘米。”“大约80厘米。”“……”听到学生的回答,我皱紧眉头问:“同学们说的都不一样,那么这个尺子到底有多长,谁说得对,我怎么知道呢?”有同学回答说:“可以用我们的尺子量一量!……”我追问:“那你们的尺子不够长怎么办呢?”对我这个突然的问题,一些同学们陷入沉思,但不一会儿就有同学站起来发表看法:“我们可以把尺子接起来,然后再加在一起。……”听了他的发言,我和其他同学对他的方法给予了肯定。于是,我便让学生们尝试进行测量。许多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到讲台前亲自参与这个活动,他们纷纷上台用自己的尺子首尾相接地对米尺进行测量计算。    经过测量计算,学生测量得到的结果是97厘米(因为学生用自己尺子测量首尾相接时没接好产生了误差)。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测量的结果应该是100厘米,学生记忆并不深刻,而且,这样零碎的测量计算的结果也不利于学生形象直观地体会这一结论。 为了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验证得出1米=100厘米的结论,更小程度的避免误差,经历和感受厘米和米的关系,我又引导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用自己的尺子首尾相连时可能会产生一些误差,又让用让他们用提前准备好的10厘米长的小纸条一条挨着一条的沿着尺边往米尺上贴,贴满几条就是几十厘米。这时,学生们的探求验证的欲望依然很强烈,又逐一的将自己手中的10厘米的小纸条贴在米尺上,坐在位子上的同学细心地帮他们数着纸条数。“……70厘米,80厘米,90厘米……”当台上学生贴到第十张纸条时,纸条正好贴满米尺。底下的同学已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发现脱口说出:“这个尺子是100厘米长……”而后,我告诉学生,这个尺子是米尺,是1米长,是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并引导学生问道:“通过刚才的测量,你觉得米和厘米之间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看着贴满纸条的米尺很快的就得出1米就是100厘米,100厘米就是1米的结论,印象十分深刻。在做后面的有关进率的练习时,学生对1米=100厘米的记忆也很清楚,练习效果很好。 通过上述教学,使我体验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动手机会,也同样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学好数学。 三、找准认知冲突,迁移知识,促进学生学好数学。 找准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将学会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上,可以减小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增强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好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北京市课改实验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估数》这部分内容时,我结合我班实际情况,设计了如下教学: 首先,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巩固已有的估数方法。 上课伊始,我先引导学生回忆了以前的估数方法,即:先为要被估数的内容确定一个标准,然后根据标准估计数量的多少。然后,我追问学生:以前的那些事物数目比较小,我们可以这样估数,那么,如果你遇到一个数目比较多的事物,你怎么估数呢?学生很快地答出,数目比较多的事物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估数。这一做法主要是帮助学生回忆以前的估数方法,并引导学生能够根据情况适时地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 在知道学生能够将旧知识运用到这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上后,我便出示大约200个的圆片图,让学生利用以前的估数方法估算图上圆片的数量。学生刚一见密密麻麻的圆片图,就不禁感叹道:怎那么多呀!但是,他们还是硬着头皮按照原来的方法对这些圆片的数量进行了估计。学生们首先确定了以10个圆片为标准,而后,将图上的圆片进行了划分,最后估出图上的圆片大约是200个左右,进行非常顺利。 第二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求估数方法,体会解题方法的最优化思想。 学生的上面的这种做法,只是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并未达到方法的最优化。学生没能想到更好的简单的方法,他们的思想还很保守,数学意识并未得到升华。为了让学生自己能更深的体会产生数学方法最优化的需要。于是,我引导他们问道:“如果估计比这更多的数目,你也会用这种方法吗?”学生并未理解我的意图,齐声答道:“会!”听到这个答案,我决定必须要让他们“知难而退”,得到更多的感触,于是,我又出示了事先预料到的早已准备好的两幅大约都是200个圆片的图,问道:谁能估计出这幅图有多少个圆片?学生一见,就更加感叹了:太多了吧!…… 这时,也有几个学生一见和刚才的那幅图基本一样,停顿了数秒,小声说道:大约400个圆片吧。随后也有许多跟着同学呼应说出了这个数字。但也有些学生还沉浸在细心的琢磨估算的状态。我一见状,赶紧追问一个脱口而出的学生:你怎么这么快就估出了这个数字?那名学生说道:我是根据刚才那幅图估计的,因为这幅图和刚才那幅图差不多,所以这两幅图也应当大都有有200个圆片。听到他的发言的同学也忽然有所领悟,表情也变得欣喜了许多。我又问道:“那你怎么不用最开始我们用的那个标准了呢?”他笑着答道:那太麻烦了!我赶紧向其他同学征求意见,你们说,他这样估数行吗?他的观点得到了绝大多数同学的赞同。于是,我顺势总结道:其实,在我们估算数字较大的事物的数目时,就可以想刚才那位同学一样,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估算,先用小标准估算出一部分,然后再用估算好的那一部分做标准,在进行剩余部分的估算,总之,怎样估算简单就怎样估算,你可以根据情况选用最佳的方法进行估算。 这种通过找准认知冲突,迁移知识的教学方法,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帮助学生更快的建立起新知,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 四、了解学生知识起点,师生讲授相结合,促进学生学好数学。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数学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学习北京市课改实验教材数学第四册第十单元《认识时、分》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教学:   第一步,复习旧知,了解学情。   第二步,引导学生自主讲解探究。 在了解了学生前面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后,我特意出示了非整时、半时的时间,问他们:你知道这是几点吗?这时,部分学生仍然兴致很高,争先举手回答问题。但也有些学生并不太认识这些时间。于是我追问:你是怎么判断出这个时间的? 学生1:我在家,我爸爸教过我,现看时针指导几,就是几点(时),然后看分针指到哪,指到1就是5分,指到2就是10分,指到3就是15分…… 学生2:我是这样看的,也是先看时针,时针指到几,就是几时,然后我知道分针指到3是一刻(15分)如果比它多一个大格,就加五分钟。分针指到6是30分,比它在多一大格就用30+5,就是35分。 听了这两名同学的发言,我给予了高度评价,我觉得这两名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认识时间真是很棒,资源很宝贵。但我们的学习是不只是为了少数学生而学习,还要注意全体。起初,我想让这两名同学在课上对其他同学进行讲解,但考虑到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有一定的局限,所以,决定在他们讲解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整理,形成一个科学的确认时间的系统。于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表盘。说道:刚才有些同学能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生3:是仔细观察分针、时针……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分针指向几,就想是几分。我追问:那么,是不是每次都要数出分针有多少小格,才知道是几分呢?能不能找出一个看几分的快捷简单的方法?这时学生一脸茫然。于是,我引导学生:你仔细看看,每个两个数字之间都是几?指到2时是几分?指到3时又是几分?这些分钟数和表盘上的数字有什么关系?有的同学发现后轻声说道:像5的口诀。被我听到后,我马上让他大声说给全班同学听。并带领同学进行了验证。通过验证学生领会了表盘上的数字与分钟的关系:即分针指到几就想几五的口诀,就是几分。而后我带领学生进行了看几分的练习,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加深,效果教好。并且,在这课的以后,遇到一些看时间的机会,我都会留给班上的学生,让他们帮我看时间,并随口让他们说说自己怎样看的时间,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应用新知识。 通过上述的教学,可以看出: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出发,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引导学生自主讲解,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获得数学的知识,不但可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好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不同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好数学。当然,数学课上所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每个人也会有每个人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区域的学生也有着不同的学习特点,所以,以上所述的一些教学方法,仅为读者欣赏借鉴,相信读者会有更好更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上述如有不妥,还请见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和学生紧密合作,充分利用教学环境中一切条件,遵循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创造性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美的形象,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活动大部分都是在课堂完成,所以主要对课堂教学艺术谈几点看法。课堂教学艺术包括的内容很多,这里仅从四个方面谈:   一、导入新课的艺术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先导。各项工作如此,教学也不例外。做好导入新课,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有经验的教师上课,非常重视导入新课的艺术。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强化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善于思考问题,以及培养学生的定向思维。具有导课艺术的教师,往往能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迅速集中,活跃课堂的气氛,收到优异的效果。所以,善于导入新课,是讲好课的重要一环,是教师应掌握的基本功。   导入新课的方式,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内容,教师可以灵活掌握。常用导入新课形式有以下几种:  1. 联系旧知识,导入新课  这是教师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自然导入新课的常用方式。各门学科的知识,都有其严密的逻辑性,各种新知识,都是从旧知识中发展而来的。因此,在上课的开始,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复习学壶的知识,由旧知识引发出要学的新知识,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教师使学生先行复习学过的知识,从而揭示新学习的课题,找出解决问题切入点,这样导入新课,使学生即复习了旧知识,又能顺利地接受新知识。  2. 设疑提问,导入新课  讲课一开始,教师要善于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注意,积极思考。这样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求知欲去听课,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3. 直观演示,导入新课  使知识形象地进入学生的头脑,也是教学的一门艺术。一些抽象的知识,通过直观演示的导入,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为学生提供和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有的学科的教师,通过挂图、模型、实物等引入新课,能使学生引起兴趣,充分感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有效地发展智力。  4. 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借助于情境的刺激作用。在教学环境中,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正是引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导入新课时教师如果能充满情意,感染学生,学生便能主动学习,增强学习兴趣。在语文、政治、地理等文化课中,开头,教师可以满怀感情诉颂我国令人神往的名山大川,著名的旅游胜地。这样导入新课,创设一种情绪气氛,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带着一种激情来学习。   二、课堂讲授的艺术   在各种教学中,讲授是向学生高效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智能。优秀的教师上课,总是认真讲授准确无误,方法灵活多样,重点突出。每堂课,教师要讲授的内容很多,但是,究竟开头怎样讲、中间怎样讲、结尾怎样讲,哪些应精讲,哪些应提问,哪些应练习,哪些应自学,所有这些,都应全面安排,做到心中有数,切忌盲目、无计划,照本宣科,平铺直叙,轻重不分。在各教学环节都安排恰当的前提下,课堂讲授的成败,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即取决于教师语言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说,教师语言的艺术,要体现出下面三个特点:   1.教师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炼性   在各科教学中,学生是通过教师讲授来学习领会知识。教师的语言,只有能为学生接受,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讲授的语言必须准确精炼,逻辑性强,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2.教师语言的节奏感   在各科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语言具有节奏感,它能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单调刺激,减少学生的疲劳,使教学气氛和谐轻松。例如:教师在讲授概念和重点问题时,声调要有力,速度要缓慢,要深入分析论述,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讲授次要问题时,速度可稍快,声调可稍低。教师讲课的语言,切忌太快、太慢、太高和太低。   3.教师语言的幽默感   课堂教学中的幽默,就是运用各种巧妙的、出人意料的或引人发笑的语言,动作与表情,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强学生求知的快感和启发学生的智力。实践表明,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凡是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常能迅速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优秀教师常把语言学家的用词准确,数学家的逻辑严谨,演说家的论证雄辩和艺术家的情感丰富等特点,尽力吸取,集于一身,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三、组织教学的艺术   组织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中和保持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手段,是一堂课顺利进行的可靠保证。组织教学不但在上课一开始时进行,而且应贯穿在一堂课的全过程。教师能否把准备好的教材内容,有成效地传授给学生,组织好课堂秩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组织教学工作,应注意以下三点:  1. 组织课堂秩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较乱的班级,教师如果不组织课堂秩序,就难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即使在秩序较好的班级,开始也要组织课堂秩序。如何组织课堂秩序,常因教师而异,有的教师面对混乱的课堂和颜悦色,只用和蔼的目光,可亲的手势学生就顿时安静。这说明,组织课堂,要讲究艺术性。  2. 善于利用反馈信息,组织教学进程  在讲课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组织好教学进程。如果在讲课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表情都不对,如皱眉、瞪眼、精神萎蘼等等,说明他们没有很好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再讲下去了,应该问学生什么地方听不懂,必须进行重讲或辅导性讲解。  3. 掌握教育机智,处理偶发事件  教师教学过程,随时都可能遇到事先难以预料的事件,需要教师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比如教师正在上课,突然有人敲门找人,就会分散学生的注重力,这时教师不要忙于讲课,而要稳定大家的情绪,等学生安静下来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刚才我讲到什么地方了,请同学回答”。这样,全班学生就会很快集中到上课方面来。教师在课堂上遇到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必须学会巧妙地运用教学机智,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确保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四、课堂板书的艺术   板书是教师增强上课效果的有力手段,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教师板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精心设计的板书,能把所要讲的主要内容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细致观察,充分感知,领会要领,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能引起美感,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很多,不能把所讲的东西都写在黑板上,所以好的板书要具备中心突出,立意鲜明,眉目清晰,条理工整。优秀教师上课,都精心设计板书。板书不好或不写板书,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板书的格式多种多样,应用最多的是提要式、词语式、图示式、表格式等。不论采取哪一种形式都必须做到:  1. 内容要确切,外形要规范  板书的内容,要重点突出,详略有别,确切,层次分明。板书的外形,要讲究规范,大小适当,工整醒目,严防模糊潦草,杂乱无章。  2. 要合理布局,新颖别致  板书的布局,要讲究格式,选择位置,合理而清楚地分布在黑板上,使学生易于观察和理解。设计板书,不要老是一个模式,要注意新颖别致,用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3. 讲解要与板书、板图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精讲重点,又要展示变化多样的板书与板图,图文并茂,二者有机结合,更能加深学生以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学生一看就一目了然。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位教师都应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有什么眼镜的能看透贴膜玻璃的?
自然之宝双倍浓度葡萄籽是健康的绿色产品吗?
葛塘到鼓楼的公交车
淮海路国泰影院哪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好玩的地方
哪位知道房贷个人贷款的申请条件都有哪些?怎
黄岩在哪里有打篮球的
移动水上乐园设备在哪里可以买到?我想投资移
北京住房公积金提取多长时间?
增城市新塘镇仙村中学怎么样
痛风可以吃猪脚肉吗?
昆明装修哪家性价比高?
苆,这个字在日语中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本人属鸡的,想正月初八开业,老门头开工,自
软件开发转销售,还能由销售转回开发吗?
宝宝头发上有头皮屑怎麽弄干净
推荐资讯
巴西插头标准哪位了解?
美的冰箱175性价比怎么样?
龙纹堂铁壶价格谁清楚
北京哪里有卖蓝猫光盘
孕妇怀孕期间能否吃海参?有人说怀孕期间不能
电表箱标准尺寸是多少?规格都有哪些的
电脑UPS电源价格
怀孕早期肚子老有涨感是怎么回事?
屋面管道保温要怎么布置?
在商丘找谁学电吉他好
史坦威钢琴好唔好?选其来购买的朋友多不多?
这个房型好装修吗?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
手机登qq时,显示手机磁盘不足,清理后重新登
刺客的套装怎么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