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散谈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答案:2  悬赏:10  
解决时间 2021-02-17 18:25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最佳答案
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东都(洛阳)。《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可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确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为什么闻笛声诗人会触动乡思呢?第三句点出《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太康末,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之词。北朝《折杨柳歌》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倒颇能显现李太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
全部回答
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首诗当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闻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王尧衢《唐诗合解》:"忽然闻笛,不知吹自谁家。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笛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是洛春夜遍闻风声,即遍闻笛声矣。折柳所以赠别,而笛调中有《折杨柳》一曲。闻折柳而伤别,故情切乎故园。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为'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红米note3和红米note2相比,哪一个更好?
南宁市一幼童星幼儿园我想知道这个在什么地方
富士x-pro1画质有全画幅单反好吗,可不可以接
杭州小孩自闭症的早期症状
天天见浴足在哪里啊,我有事要去这个地方
本科以上学历不包括本科吗
中国的教育该何去何从
宝贝驿站母婴用品连锁店地址在哪,我要去那里
销售数据工作计划
当代名剪地址好找么,我有些事要过去
我是江苏高考考生,我今年高考成绩是314,文
惠友阁家乡土菜馆在什么地方啊,我要过去处理
lol典狱长台词是什么
和兴五金商行在哪里啊,我有事要去这个地方
一个衣服牌子 衣服很简单舒服 标志是一个蓝色
推荐资讯
渤海家园-西门在哪里啊,我有事要去这个地方
海兴五金日杂在什么地方啊,我要过去处理事情
现在做安卓和做unity 3D游戏,web前端哪个更
青龙山扬州炒饭(二分店)怎么去啊,有知道地址
军火女王 第一集 最后的那个任务是什么意思?
我家老公公刚死我能上人家玩去不
谁有唐诗《听弹琴》和它的赏析?急需!
如何通过采购专项审计防范企业质量风险
当别人骂你时怎么办?
王源对欧阳娜娜是什么感觉
前列康有补肾作用吗?
乳山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乳山寨分所地址有知道
手机登qq时,显示手机磁盘不足,清理后重新登
刺客的套装怎么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