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答案:5  悬赏:20  
解决时间 2021-02-17 14:03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最佳答案
对此一句(以及《金刚经》中很多言句),若是落于情解,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佛在经中开示我们不要取一切法,所以我们不能对一切法有执着。”这样一来,极易生出大慢心:不学习任何佛法以及世间法。因为要舍弃一切法才对。可是,不取一切法的时候,正是“舍一切法”。这样一来,不就是落在“舍”的一边了吗?于是,有人就说:“不取不舍”。这个不取不舍,不仅还是意识心的“决定”(起心动念而采取不取不舍的态度)。而且,这其实是没有“操作性”可言的。因为不取就是舍,不舍就是取;根本没有一个“中道”可以去执行。再进一步:又有人说:“不迎不拒”,“随缘”。这就是说:“好事来了,不要以欣喜之情迎接他;坏事来了,也不要以厌恶之情而拒绝他。”这个看起来很有“操作性”。但是,这不仅仍然还是一种“取”,还是意识心的起心动念;更有可能“颠倒黑白”(因为有可能不迎善、不拒恶;在凡夫位,这种“不思善恶”的做法很危险)。又有人说:“不分别”“一念不生”。是啊,这样的话当然就能够“不取不舍”了。因为连分别心都没了,也就不触六尘境了。可是,不仅这个分别心仅仅是暂时断灭(比如熟眠无梦、闷绝、正死位、无想定、灭尽定等五位中;当然,如果不在这五位中而强令意识心一念不生,就是妄说;因为这五位之外,意识心分分秒秒完成分别,绝无一念不生、不分别的可能。)。而且祖师有云:“莫道无心便是禅,无心犹隔万重山”。一念不生的打坐入定,是“磨砖成镜”而已(参见南岳怀让与马祖道一的公案)。乃至《楞严经》中也明确开示:“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无非是法尘境上的分别而已,关开悟何事?
如上种种知见,皆是邪见。末法时期,不仅学人落在这些邪见中;诸方大师的落处也无非这样。学佛人应当具眼拣择,莫要听闻某一法就心生欢喜,信受奉行;而是要对照经典鉴别之。

《金刚经》是般若类经典,本是悟后菩萨所学。虽然也有福德善根具足者,因听闻一句而悟入实相的情况(比如六祖大师)。但是未悟凡夫仅能熏习。故经文中的真意,非未悟凡夫可以通达、解说。故楼主所问,也不可能得到真实答案(真实答案唯有自己证悟的那一天才可能了知)。不过,熏习般若经典福德无量,能因此而建立正知见,具拣择眼。一旦福德资粮具足,悟缘具足时,即能悟入实相而成为大乘实义菩萨。
末学因熏闻善知识教诲,勉力回复,不足为凭,仅供参考:
一方面,这是在说真心体性:真心永无取舍。
何以故?真心永不触六尘,永无见闻觉知,永不自知有我,以此性故。真心永无取舍可言。其次,真心永无造作,永不起心动念要做什么,因而绝无可能去取舍一切法与非法。无论此有情当下是取是舍,也无论取舍何法;真心永不分别了知,亦永无取舍。
另一方面,是说菩萨悟后应当转依真心:意识心与真心相应,因而身口意皆无取舍。

熏习般若类经典,应当建立这种知见:都是在说这个实相心、都是以真心的“立场”在宣说。而不是落在意识心的情解之中。否则难免自生错乱,乃至诽谤经典“矛盾百出”。
愿闻者早日触证此永无取舍的真心。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全部回答
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前面有朋友说过了,就是一定不要执着在“法”上——而同时呢,不执着在法上、是不是要执着在“不取法”或者取“非法”上?一样不要。但有执着都撇下。
法的意思,在金刚经里多指佛法。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即使是佛法、得度后也要放下,何况不是佛法。
建议您先学楞严再读金刚经。
了解正法甚难
误认非法为正法,误认正法为非法,
抱持邪见的人,永远无法了悟正法。
正法就认定是正法,非法就认定是非法,
具足正见的人,了悟正法。
优婆提舍和拘律陀是王舍城的两个年轻人。有一次在观赏戏剧表演时,明白世间的幻相,因此决定寻求解脱之道。他们首先亲近城里的苦行者删阇耶,但不久之后觉得他的说法不够究竟,就离开他。两人协议谁先找到正法要通知另一人后,就分道扬镳,到全国各地区去寻找解脱的正法。但经过很久的探访,仍然找不到正法,只好又回到王舍城。
有一天,优婆提舍偶然听到马胜比库念诵:「诸法因缘起」,当下就证得预流果,并且遵照两人的协议,去找拘律陀,告诉他说自己已证得预流果了,并为他念诵「诸法因缘起」的偈语。拘律陀听完这偈语后也立即证得预流果。然后他们想起以前的老师删阇耶,两人就去找他,并告诉他说:「我们已经找到可以指引究竟解脱之道的人,佛陀已经出现世间了,正法已被发现了,僧团也已经成立了,走吧!让我们一齐去找佛陀!」但删阇耶拒绝了。
优婆提舍和拘律陀就和他们众多的弟子一齐出发去找停留在竹林精舍的佛陀,并加入僧团为比库。拘律陀是目犍利的儿子,所以别人就称呼他作马哈摩嘎喇那,而优婆提舍则被称为沙利子。马哈摩嘎喇那在出家后第七天就证得阿拉汉果,沙利子则在第十四天之后才证得阿拉汉果。他们两人就是佛陀的二大弟子。
他们也向佛陀转述删阇耶的话:删阇耶说,他已经是众多弟子的老师,若再成为佛陀的弟子,就像大口瓶变成小水杯一样。再说,只有少数人是聪颖的,大多数人则是愚昧的。他认为聪颖的人应追随佛陀,而愚昧的人可以跟随他。
佛陀说,删阇耶的傲慢使他不能如实知见正法,他误以非法为正法,所以永远不可能证得正法。
---------法句经故事集
法一词含有多重含义,这里的运用似乎是指佛法。 因为世尊曾经宣说自己所说的‘法’如同一艘渡往‘彼岸’的船,而当这艘船达到终点‘彼岸’时,自然就会舍弃它。因为了解了‘彼岸’,到达了‘彼岸’,经典,律藏,论藏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彼岸’会让我们了解到‘真相’。
以上经句有点似是而非的形而上学,但含义应当是如此。 但却不是教导我们不要取正法,也不要取非法,而是教导我们到彼岸之时我们都需要舍弃所谓的经,律,论,以彼岸所显示的真相(真相如佛陀所说,而佛陀也告诉了我们。但佛陀不鼓励我们盲目相信,最好是以彼岸以及法为验证,而不是指不信仰佛陀)为验证标准。那么更何况是不能到达彼岸的非法,我们更应该马上舍弃。
不取法是不要死在法下,不要执着于一法。
非法也是一种法,只不过是不究竟,不适合的法,当然更不能执着于非法了。
“万法唯心造”中的法就是指万事万物,“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之中的法就是指佛法,不同的地方指代不完全一样。
南无阿弥陀佛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
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
是故不应取法,(所以不要固执自己的想法)不要以为自己的想法都对!
不应取非法,(不要违背自己的想法)不要认为自己的想法都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いろはにほへと ちりぬるを わかよたれそ つ
胜蓝教育(清远连州市)地址有知道的么?有点事
蒂博·库尔图瓦的老公
怎么才能让自己不在乎生死。
大连轻轨,请问大连站往返九里方向有直达的么
面对特别笨特别不爱学习的孩子怎么办
时光手账保存的图片有水印,怎么去水印?
初始适航管理是指什么 如何实现
8分之3和6分之5怎么通分,急,要过程
愿我永远不红做你私人树洞是什么意思
什么方法可以让手美白啊?
任达华被叫兆哥的是哪一部电影
孔子为何相貌奇丑?
雇佣的司机撞了人,车主负什么法律责任?若车
五一户外探索,适合带什么装备?
推荐资讯
一碗咸汤的热量高吗
请问,怎样删除留言板上的留言?
布加迪 最快能跑多少km
日本迪士尼地怎么做地铁去新宿伊势丹
学物流管理的女生都可以找什么样的工作呢
尚客优快捷酒店气象大厦店在哪里啊,我有事要
08钢材08是什么意思?
一个马达多少钱
qq中 发个愚人节快乐,到外面是qq红包,怎么弄
不思议迷宫探索点怎么得 不思议迷宫探索点获
金地造型地址在什么地方,想过去办事
人的脸到底张在哪啊
手机登qq时,显示手机磁盘不足,清理后重新登
刺客的套装怎么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