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流传久远的桃花源在什么地方

答案:1  悬赏:20  
解决时间 2021-10-19 11:19
流传久远的桃花源在什么地方
最佳答案
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以来,历代注家蜂起,诠释接踵。人们非常关切文中的桃花源在什么地方的问题。

  说庐山康王谷者言之凿凿。康王谷,俗称庐山垅。从现在的星子县城乘车至隘口,然后沿着通往庐山的南山公路北行数公里,在一处叫观口的地方弃车步行,即可进入庐山垅。这是一条长达7 公里的绝密坳谷,“整个垅中,峰岭对峙,联绵延伸,东靠着最高汉阳峰,西临于长岭马耳峰,森林掩映,溪泉沿流,竹木青秀,花草烂漫。屋舍靠山近水,碧荫遮盖村庄,阡陌纵横,水田旱地,男女耕耘,一展世外桃源景象”(《庐山旅游介绍》)。进谷的“葫庐口”极狭,一踏进谷口,溪声林涛便扑面而来,但见青山高耸,古木参天,溪水随山势而转,小路傍溪涧而进。山重水复,曲折蜿蜒,头顶现出一线蓝天,循着溪旁小道山行二、三里,山势渐缓,眼前出现一片村落。田园葱翠,“屋舍俨然”,鸡犬之声相闻。倘若是在春天进山,则夹岸桃花灼灼,香气氤氲,云雾融和着袅袅炊烟,如丝如带,一路鸟语花飞,宛如进入了传说中的仙境一般。

  庐山垅这片幽深而狭长的谷地,史、志上称作康王谷。宋《南康军图记》载:秦灭楚时,楚怀王之子康王避难谷中,秦将王翦追赶甚急,幸而天降大风雨,康王得以脱险,从此隐居谷中,“不复出焉”。康王谷即因之而得名。另据《星子县志》亦如是载,至今山谷尽头,尚有一处村落叫“半山康家”。村中还有康氏的人家居住。康王谷中,不但秀丽的风光与《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一模一样,而且楚康王避难的故事与陶令笔下“先世避秦时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遂与外人间隔”数语正吻合。陶渊明长期生活在庐山山南一带,对谷中的风光和康王避难的掌故一定非常熟悉,所以他以康王谷作为生活原型,构想桃源情境,进行艺术创造,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应该是当信勿疑的。

  持江苏连云港之说者信誓旦旦。江苏连云港市云台山脉的宿城西麓,亦被人们称作陶令笔下的桃花源。那里三面环山,一面向海,除了翻越虎口岭,与外界无路可通;其中,川原坦荡美丽,山畔竺篁摇曳,山脚拐弯处通向高公岛,与《桃花源记》的描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考查史实,陶渊明确实曾到过这个地方。公元400年, 高公岛战争期间,陶渊明任镇军刘牢之的参军时,亲赴战场。因此,他的后裔、清末两江总督陶澎,在宿城法起寺旁建起了‘晋镇军参军陶靖节先生祠堂’,其录书刻石的匾额至今尚在”(见《语文教学通讯》1995年第6 期)云云。

  大概人们都有一种慕名的心理,都希望自己的家乡与历史上的名人有点“沾亲带戚”的缘故吧。庐山南北两麓的星子县和九江县,为争“夺”陶渊明的籍贯,打了数百年的“官司”,前几年论争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双方都请来了全国知名的“陶学家”,评陶、研陶、注陶、吟陶,当然也期望能在一个权威性的陶渊明研究会上,对陶渊明的籍贯进行“仲裁”,而有关桃花源的原型在什么地方的问题,人们更是众口异词,说法不一。据统计,在神州大地上,被“疑为桃花源原型的地方一共有十余处”(《庐山风景话趣》)之多。

  近年,湖南的桃源洞,也被人们称作桃花源。桃源洞位于桃源县城西南15公里的水溪,它俯临沅江,背倚青山,松竹垂阴,景色绮丽。唐代开始在此建有寺观。清光绪年间,曾重修“渊明祠”,并顺着山势以陶渊明的诗文命名建造了桃花观、水源亭、缆船洲等。遗憾的是据《桃源县志》记载:这里的桃源洞,本名“乌头村”,因为陶渊明的名篇影响越来越大,才改名“桃源洞”的。

  有的学者认为,桃花源“并非作者虚构,也不是幻想的再创造,而是切切实实的居住在武陵地区的苗族社会的写真”(《桃花源究竟在哪里?》)其依据是,东晋文人刘敬叔在《异苑》中记述:“元嘉初,武陵人射鹿,逐入石穴,才容人。其人入穴,见其旁有梯,因上梯,豁然开朗,桑果蔚然。”县武陵地区的苗族人民素有对桃花的崇拜,以及见客人“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习俗。再据《苗族简史》介绍,武陵地区的苗族人民早在晋朝前,就呈现出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桃花源诗》)的社会景象。

  上列种种,恐怕还仅仅是被考证的部分“谜底”而已,正确与否,难以明断,真可谓“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中国人做了1600多年的“桃花源”美梦。但直到当前,还是没有人知道 “真”桃花源究竟在哪里。这不但是一件怪事,而且至今仍然是一个神秘未解的谜。
  疑问在哪里呢?有六大悬念:一、陶渊明是不是当时受歧视的“少数民族”溪峒蛮人的后代?二、陶渊明的创作、生活与思想,对写作《桃花源诗并记》有什么影响?三、较早记载入史册的 “桃花源”究竟在哪里?四、陶渊明究竟受到了哪些“传闻”的启发?五、“发现”桃花源的渔人黄道真是南方的“少数民族”溪峒蛮人吗?六、武陵在陶渊明时代有没有桃花源?
  现代史学家陈寅恪,率先捅了这个“马蜂窝”。1936年,陈寅恪发表《桃花源记旁证》,质疑公认的南方武陵说,认为“真”桃花源在北方的弘农、洛水上游一带。这篇论文传播开来以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许多人争先恐后地抢着拜读。在当今的文化界,学者们对这个问题,还在争论不休。
  也许人们会好奇地问: 桃花源不是在武陵吗?难道另外还有地方叫桃花源的?一般人看来,桃花源在武陵已是“定论”,这个质疑竟然引发这么大的争议,简直不可想象。这是为什么?都是那些疑问惹的“祸”。读完本文,就会知道其中为何如此神秘的。
  先从第一个疑问谈起,讲讲陶渊明是不是当时受歧视的“少数民族”溪峒蛮人的后代?
  许多人都不了解,陶渊明有“少数民族” 溪峒蛮人嫌疑的身世。陶渊明的家族可能是当时受歧视的溪峒蛮人,还被人抓着了“把柄”,属地位低下的寒门庶族。他的祖先原居住在鄱阳郡(今江西波阳),西晋灭掉吴国后迁到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那里都属鄱阳湖地区,杂居着汉族和溪峒蛮等少数民族。陶渊明的曾祖叫陶侃,早年是一个穷光蛋,靠捕鱼为生。来到洛阳“跑官”,因“府望不显”,没有人把他带进“圈子”,甚至认为同他打交道都是耻辱。虽然后来成为一个大军阀,官拜大司马,封长沙郡公,但还是被士人鄙视为“溪狗” 。可见,他们的家族为主流社会所歧视,根本没有什么门望,极有可能是溪峒蛮人,不然的话,别人也不会骂他是“溪狗”。
  当时的户籍档案的记载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东晋时期的户籍档案有“黄籍”、“白籍”之分。江南本土户口,编入“黄籍”;南渡侨民,类似于“流动人口”,于是侨置郡县,编入“白籍” ,相当于办“暂住证”。当时的士族豪强享受特权,“百役不及,高卧私门”,所以不少寒门庶族,冒充士族,逃避赋役。一旦在它上面造假改动一下,写上一笔辉煌的“神话”,偷偷填下原本没有官爵之类,那么一生不仅能享受特权,还可能趁此显赫的资历做官,如鱼得水,平步青云。
  陶渊明家族有可能偷改户籍档案,以受歧视的“少数民族”冒充华夏族,但被人抓到了“把柄”, 盖子没捂得住,“负面”消息传播开后,于是人人都认为他家是“溪峒蛮”,所以即使陶侃身为大军阀,还是被骂作“溪狗”。
  因此,陶渊明一生坎坷,到处碰钉子,不是偶然的。更不幸的事情,到陶渊明长大成人的时候,有数代人做大官的他们家已经衰败没落了。四十一岁的那年,他做了彭泽县的县令,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官,想起多年来的辛酸,好没面子,在官场中混了这么久,还要向一个比自己年纪小的上司哈腰敬礼,何必“为五斗米折腰”?不如提前“退休”算了,于是陶渊明把县令印信一丢,主动离职,回家种地去了。
  既没有显赫一时的官爵,又不是士族豪强,还有少数民族溪峒蛮人的嫌疑,更被主流社会歧视,所以,在当时的世人心目中,陶渊明只是一位人格高洁的隐士,他的诗文没有什么大名气。
  陶渊明死了百余年后,被崇拜者们追捧为大诗人。南朝梁代的昭明太子萧统为之编集和作序,还举办了《陶渊明集》首发式的“新闻发布会”。一时,陶渊明的身价飞涨,蔚然为一代大诗人。于是,他被推尊作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也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作家。譬如唐代的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正是这位“先进”“标兵” 陶渊明 “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的遗风。

  现在再谈第二个疑问,看看陶渊明的创作、生活与思想对写作《桃花源诗并记》有什么影响。根据文献材料,可以断定,其中必有紧密联系。
  陶渊明隐居山林,一生从事田园诗歌创作。作为民间文艺家,他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歌,内容包括为对田园自然风光的描绘、对自己劳动生产的体验和闲居交游、读书饮酒等多个方面。陶渊明热爱自然风光,厌恶现实社会,把它称作“俗”,认为官场是“樊笼”、“尘网”。他怕“坐牢”,要“逃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作为一个农民,陶渊明非常贫困。在一首怀念古田舍的诗中,他说,“转欲志常勤”、“聊为陇亩民” ,表示要勤劳和安心种地。还有一首诗,写了他为豆除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在一首收获早稻的诗中,写他早起收割,夜晚负耒而归,“田家岂不苦” ?陶渊明这样勤勉,却不免“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甚至于无米下锅,被迫乞食。
  陶渊明改创新自然说,鼓吹“非暴力不合作主义”,是一位大思想家。陈寅恪先生在《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一文说:“渊明之思想为承袭魏晋清谈演变之结果及依据其家世信仰道教之自然说而创改之新自然说。······推其造诣所极,殆与千年后之道教采取禅宗学说以改进其教义者,颇有近似之处。然则就其旧义革新,‘孤明先发’而论,实为吾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岂仅文学品节居古今之第一流,为世所共知者而已哉!” 依据陈寅恪先生的研究,旧自然说公然对抗“吃人”的“名教”,甚至搞宗教起义,而陶渊明的新自然说虽反对 “名教”,但仅只是搞“非暴力不合作主义”,即不和政治势力合作,外学儒家,内修道家,将生命精神融入宇宙造化之中,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一点,类似于道教吸收禅宗学说改进教义的方法,也是中国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范例。
  正是如此,在生命融入宇宙造化之中后,田园生活无处不有“真意”。在“心在两端”的陶渊明看来,生命的“真意”只有从田园风光的游赏、劳动生产的体验、读书饮酒中才能获得,有他的诗为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诗中提到的“真意”究竟是什么?应当是真朴无伪,纯粹天然。庄子早就说了:“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
  桃花源是陶渊明幻想出来的安慰剂,有点像吃现代人摇头丸。他想通过它彻底否定当时的既成社会,以寄托他一生对田园山水的诗意理想。这些理想全部体现在《桃花源诗并记》中:桃花源里风光恬静和谐,自然与人融为一体;没有世俗政权,不收农业税,没有杂役,无剥削与掠夺,人人自由、平等,人人劳动,家家富裕,人们生活愉快。
  也许有人会问:桃花源究竟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理想世界呢?
  许多人认为,桃花源是带有道教色彩的神仙境地。大约是《桃花源诗并记》中有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一句,于是诗人们都认为桃花源是仙境,如韩愈《桃源图》有“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诗句;刘禹锡《桃源行》有“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 诗句;王维《桃源行》有“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与“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诗句。据说,最早认为桃花源是仙境,还是陶渊明的《搜神后记》一书。
  对于真桃花源在武陵(今常德),几乎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自从陶渊明以后,历代文人骚客还争相咏题 “桃花源”,譬如南北朝时期有庾信、徐陵等人,唐代有王昌龄、李白、刘禹锡、杜牧等几十个人,宋代有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朱熹等人。
  陈寅恪先生是近代第一个怀疑者。因此,他撰写《桃花源记旁证》后,引起学术界争议,先后有唐长孺先生的《读桃花源旁证质疑》、劳干先生的《桃花源偶记》,逯耀东先生的《何处是桃源?》的对他的质疑。
  最近几年,中国旅游业发达,不少地方乘机大肆炒作,在某些学者索隐文献的配合下,牵强附会,自称“真” 桃花源。于是乎,“真”桃花源如雨后的春笋,一夜之间冒遍全国各地。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拔火罐减肥加盟这个项目怎么样?
静馨瑜伽(三八广场店)地址好找么,我有些事要
耐克慢跑鞋女
我最近在给别人设计A4大小的画册,但我不是很
达卡莱猎弓怎么获得
道闸用的电脑系统有哪些
上海景上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的待遇如何?
快捷快递单号查询 单号为5991200717600
RH阴性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方法
人的眼睛红是什么问题
如何提高孩子免疫力呢
天津进口食品店有多少家?有对这方面熟悉的吗?
孕妇 幽门螺旋杆菌 怎么办
加工卫生纸机械的那个厂家的好
镇远道菜凯里哪里有卖?
推荐资讯
东北三省哪里更好啊?大连好找工作吗?
陈皮泡水喝的功效天天喝可以不
火花村地址有知道的么?有点事想过去!
许昌市襄城县圆通
怎么炖鸡肉烂
佳木斯哪有收猫的,有没有要的,有请联系我谢
韩国空气炸锅价格谁清楚
当伴娘的很多问题 急急急
和女朋友接吻时摸她下面都是湿漉漉的,而且一
去重庆永川野生动物园和茶山竹海
我刚来重庆北碚,想在北碚找一份工作
重庆荣昌搬家公司在哪?
手机登qq时,显示手机磁盘不足,清理后重新登
刺客的套装怎么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