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芦笋的种植技术

答案:1  悬赏:0  
解决时间 2021-10-06 20:16
芦笋的种植技术
最佳答案
芦笋的繁殖法有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两种。 分株繁殖 是通过优良丰产的种株,掘出根株,分割地下茎后,栽于大田。其优点是,植株间的性状一致、整齐,但费力费芦笋园时,运输不便,定植后的长势弱,产量低,寿命短。一般只作良种繁育栽培。 种子繁殖 便于调运,繁殖系数大,长势强,产量高,寿命长。生产上多采用此法繁殖。种子繁殖有直播和育苗之分。 直播栽培 有植株生长势强,株丛生长发育快,成园早,始产早,初年产量高的优点。但有出苗率低,用种量大,苗期管理困难,易滋生杂草,土地利用不经济,成本高,根株分布浅,植株容易倒伏,经济寿命不长的缺点。因此,除土地多,气候温暖,芦笋生育期长的地方采用外,通常不大应用。但自70年代以来,由于地膜覆盖技术和除草剂的普及,解决了出苗率低和杂草滋生的问题,应用逐渐增多。 育苗移栽 是生产上最常用的方法,它便于苗期精心管理,出苗率高,用种量少,可以缩短大田的根株养育期,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 1.育苗 芦笋按其苗龄长短分小苗及大苗两种。若按育苗场所和方法分,可分露地直播育苗,保护地播种育苗,保护地营养钵育苗等。 小苗苗龄为60~80天,苗高30~40厘米,茎数3~5个。一般于寒冷季节在保护地中播种,终霜后定植于大田,以利于延长年内的生长季节。这种小苗定植方便,省时、省工,且不会伤根,不易感染土壤病害。栽后的植株生长发育迅速,可大大缩短株丛养成期。一般在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于2~3月播种,5月定植,翌年即可开始采收。但在定植初年,田间枝叶覆盖度低,易受草害,且栽植浅,植株容易倒伏,因此,管理上要注意防除杂草,并进行多次培土。 大苗又称一年苗。一般苗龄长达5个月,在高寒区无霜期短,则需一年。其优点是便于苗期管理、茬口安排,可以深植,以后长出的地上茎粗大,而茎数较少,不易倒伏,栽植初年的枝叶覆盖度大,杂草少。但起苗和定植都很费力费工,且伤根重,易感土壤病害;根株生长发育慢,成园迟,初年产量和总产量均较低。不过在年生育期短的寒冷地区,可缩短大田株丛养成期,在干旱区定植成活率高。因此,寒冷地方及年降水量少的地区,仍用此法育苗。一般大苗所需的有效积温界限为2500~3000℃,在此范围内相应的株高为70~100厘米,肉质根12~30条,根株重20~60克。芦笋(1)露地育苗场地的选择 露地育苗常用于培育大苗,而大苗苗期长,苗株高,根多而长,故需有好的苗地,才能培育出健壮大苗。选择苗圃地需考虑以下几点:第一,苗地应适于芦笋根系发育,利于苗株生长,同时容易起苗、分苗。一般以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地下水位低,排水好,保水力较强,呈微酸性,pH5.8~6.7的土壤为宜。不要选黏性土地育苗,否则株间肉质根相互黏合,起苗、分苗费工,并会导致严重伤根。第二,要选择无立枯病和紫纹羽病等病菌的土壤。以免苗期携带这两种病害造成蔓延。因此,凡有这两种病的土地,如果园、桑园、胡萝卜、棉花、苎麻等地均不宜作育苗地,更不宜与芦笋连作。第三,芦笋苗生长极慢,而株行距大,易滋生杂草。因此,要选择杂草少的土地,尤其不能有多年生杂草。 (2)整地 为使幼苗茁壮生长,根系发育好,每公顷施腐熟厩肥30000千克,翻耕入土。土壤酸度大的地方,还应撒施消石灰1130千克,以矫正土壤酸度。翻土要求浅耕,以免根系入土太深,不利于起苗。为防止地下害虫为害,整地时每公顷撒辛硫磷15千克,混在土中,然后筑成1.5米宽的高畦,并应挖好排水沟,以便于排灌。一般大苗苗圃与大田比值为1:10。 如果用营养钵育小苗,最好制备营养土。营养土要求肥沃、疏松,既保水又透气,土温容易升高,无病菌、害虫和杂草种子。一般用洁净园土5份、腐熟堆厩肥2~3份、河泥1份、草木灰1份、过磷酸钙2%~3%,充分混合均匀,用40%甲醛100倍液喷洒,然后堆积成堆,用塑料薄膜密封,让其充分熏杀、腐熟发酵,杀灭病虫和杂草种子。如土壤酸度大,还需加撒石灰矫正。堆制应在夏季进行,翌年播种前将这种培养土盛于直径6~8厘米的营养钵中。 (3)播种 ①播种期 芦笋播种育苗时期应根据种子发芽对温度条件的要求,苗株生长芦笋发育规律及各地生态条件、育苗栽培方法的不同而定。 首先,根据种子发芽对温度的要求。露地播种需在地温10℃以上开始。地温在30℃以上,有碍种子发芽和幼茎生长,不宜播种。一般北方生长季短,只行春播;南方除春播外,还可行秋播。 第二,根据苗株生长所需的积温标准决定播种日期。一般标准大苗的生长积温为2500~3000℃。这样在寒冷地带,因年生育期短,应争取春季早播,否则生育期不足,会因苗小,根株含糖量低,越冬期易遭冻害。生长季节长的地区应推迟播种,以免苗株过大。 第三,小苗应在定植前60~80天播种。在无霜害的前提下,小苗定植愈早,年内生育期愈长,根株发育愈健壮,积累贮藏养分愈多,翌年春季收获的产量也愈高,并连续影响以后年份的产量。因此,小苗的理想播种育苗期应在终霜前或安全定植期前60~80天,行保护地播种育苗。若因茬口关系需推迟播种育苗,也应尽量安排在前茬拉秧早的茬口,以争取早播早定植。否则,小苗栽植的优越性不仅不能充分发挥,且会因定植过迟,遇温暖多雨天气而造成病害重、缺株多;或遇高温干旱天气,定植成活率降低。 ②播种量 育苗时的播种量应有利于苗株茎叶伸展和根系的发育,有利于通风透光,减轻病害发生。此外,还应根据种子发芽率来决定。 一般露地直播育苗,大苗的行距为40~45厘米,穴距10厘米,每穴播种2粒,粒芦笋距3厘米。每公顷苗圃的播种量为3750克左右,可移栽本田7~10公顷。播种时,按行距挖3厘米深的播种沟,然后按株距播上种子,覆土1~3厘米,稍稍镇压。 移植育苗时,每平方米的播种量为30~40克,约有种子1500粒以上。播种前应浇足底水,播后覆土1~2厘米厚。当出苗后的第一次茎高10~15厘米,第二次茎未抽生时,进行分苗移植。其行株距与直播育苗相同。 大苗栽植,一般宜在冷床或温床中,行营养钵育苗。营养钵的口径为6厘米,每钵播种2粒,粒距3厘米,覆土1~2厘米厚。出苗后每钵只留回株苗。若直接播种于床土上,为便于起苗,减轻伤根,应扩大行距,通常行距为20厘米,粒距5厘米。床土最好用配制的培养土,以利根株发育和起苗。 ③促进种子发芽和出苗的方法 由于芦笋种子种皮革质化,透水性较差,吸水慢,种子休眠的深浅不一,低温下发芽慢,出苗期长,为加速其发芽、出苗,可采用下列方法: 浸种:播种前将种子在20~25℃水温下,浸种2天(新种子在35℃水温下浸种2天)。每天早晚换水一次。 低温处理:将新种子浸湿后,置于0~5℃低温下处理60天,或将种子与湿润黄沙层积于露地过冬,以利于完成休眠期。 选种:选用1年的陈籽播种,但应保管在干燥密闭处。 浇水:从播种至出苗期间要注意水分供应,防止干旱。在干旱期播种,应浇透底水,待土壤含水量适宜时播种。播种以后应覆盖地膜,以防水分蒸发,并提高土温,促进种子发芽。 温度:无霜期长的地区,应适当晚播,待温度较高时播种。无霜期短、必须芦笋早播的地方,以及在实行小苗定植的情况下,可采用保护地育苗,或在保护地条件下播种,待出苗展叶后,移植到露地苗圃。在播种出苗期间,应将床温维持在20~25℃之间。 (4)苗期管理 ①间苗 齐苗展叶1周左右,每穴有2株苗时,应拔除1株。缺株穴应以间拔下的苗补植,或以预先准备的小苗补植。 ②分苗 移植行分苗移植育苗的,一般都在保护地条件下播种,种子播后注意保温、保湿,温度保持在20℃以上。发芽出苗后应注意通风换气,白天温度不能超过30℃,并经常浇水,以免土壤干燥。在展叶待分苗移植时,应控制水分,降温炼苗,以利于移植苗的发根和成活。一般白天保持15℃左右,夜间10℃左右。分苗移植应在田间湿度适宜情况下进行,分苗后立即浇水。移植成活前,遇强烈日光时,应以苇帘或黑色遮阳网遮荫1周左右。 ③中耕除草 芦笋幼苗生长缓慢,而行距大,易滋生杂草,需经常中耕除草,或喷洒除草剂予以防治。一般每公顷苗地用除草剂利谷隆1500克,加水1500千克,于播种后3~5天喷洒畦面及畦沟,但2个月后仍需人工除草。 ④肥水管理 在间苗后或分苗移植时,浇1次稀薄的人粪尿液肥,每公顷10500~15000千克。约20天后再追稀薄人粪尿液肥一次。此后到7~8月追施秋肥,每公顷施复合肥300千克左右。若此时苗株生长旺盛,可少施或不施。以免因肥料过多,茎叶生长过旺,发生倒伏,且通风透光不良,易诱发茎枯病和褐斑病。 除了种子播后及分苗移植的缓苗期要保证有充分的水分供应外,在生育期间遇干旱天气时,应经常浇水,以免受旱害,促进苗株生育。一般5~7天一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但在下霜前1个月开始应控制水分,以抑制地上部分生长,把营养转入地下根茎贮藏。在多雨季节,应注意开沟排水,勿使田间积水,否则不仅不利于根系发育,还易诱发病害。 ⑤病虫防治 芦笋出苗初期极易受地老虎、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的危害。7~8月常会遭受斜纹夜蛾等夜蛾类害虫的毁灭性危害。苗期最普遍的病害是茎枯病、褐斑病。应及时进行防治。方法见病虫害防治部分。 (5)保护地育苗中的管理 在塑料棚等地设施下,行营养钵育苗或直接播种于苗床的苗期管理,应以温度、水分管理为中心。从播种至出苗阶段,除供给充足水分,于床土表面或营养钵上覆地膜保湿外,应将棚膜四周密封保温,尽量保持较高的棚温,以加速出苗。出苗后即去地膜并进行通风换气,降低床温,以免幼茎徒长,致使倒伏。还要随着外界气温上升,加大通风换气量。晚间要盖上棚膜,并覆草苫,以免霜害和冻害。一般白天床温保持在25℃左右,最高温不得超过30℃,夜间最低温在12~13℃,日平均温度为20℃左右。由于经常通风换气,床土极易干燥,营养钵苗更易失水,故应经常浇水。一般3~5天一水。苗期追肥只需2次,第一次于第一支幼茎展叶后,结合浇水公顷施尿素105~150千克,其后20天左右再施一次,量同第一次。 间苗在第二支幼茎将发生时进行,每钵(穴)择优选留。间苗应撬松培养土,连根拔除,否则残留的根株仍会抽生茎叶。 当苗高25厘米以上,茎数有3~5支,准备定植大田前,应进行揭膜锻炼,使秧苗处在露底条件下,并控制供水,以使根株充实,适应大田环境,缩短缓苗期,早发新根。 栽植 (1)栽培地的选择 芦笋是多年生宿根作物,种植后有连续10多年的经济寿命。因此,它比一般农作物的选地更需慎重。 要选择适于根系及根株发育的土壤。因为芦笋的根系不仅担负吸收功能,吸收水分和无机养料,供应植株生长发育的需要,而且还是一个贮藏器官,即为地上茎叶同化养分的贮藏库。因此,使根系发达,不仅能增强植株的吸收机能,而且还扩充了同化养分的库容量。所以,只有在利于根系发育的土壤上种植,以形成强大的根系,才能获得高产优质。 虽然芦笋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广,但不同性质的土壤对根系发育的影响仍极大。在疏松深厚的砂质土上,植株的肉质根多、长、粗;而在黏性重的土壤上,肉质根少、短细。一般以土质疏松,通气性好,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并有一定保水、保肥力的沙土或壤土为最适宜。 应避免选择透气性差的重黏土。这种土壤不仅不利于根系发育,更不利于培土、采收等作业,而且容易产生畸形笋。 避免选择耕作层浅,底土坚硬,根系伸展不下去的土地。要求耕作层有30厘米深,底土也较松软,不是重黏土或坚实的土层。 还应避免在强酸性或碱性的土壤上种植,以选择pH5.8~6.7的微酸性土壤为最适宜。微碱性的土壤还可种植,但在pH8左右的碱性土壤,植株的生长就会受很大影响。 不能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块种植。芦笋的根系可以深达地下2~3米,地下水位高时,根系就难以向下伸展,而且易引起根群腐烂,造成缺株。 不能在水稻的近邻种植,否则会因水田渗水,土壤长期过湿,会影响根系的发育和植株的生长。 不能在石砾多的土地上种植,否则会使嫩茎弯曲,降低产品的质量。 以前为桑园、果园、番茄地也不宜种植,否则易发生紫纹羽病。 (2)整地与土壤改良 芦笋根系分布又广又深,深层土壤的理化性状的改良,只能依赖定植前的土壤耕作。因此,定植前必须通过耕作,创造一个适于根系生长,促进植株生育,有利于提高植株耐病力的土壤生态环境。 一般旱地要深翻30厘米,水田需更深一些。要打破犁底层,以利于雨水渗滤,避免田间积水。结合深翻,每公顷撒施腐熟堆肥75000千克。另外,每公顷需施过磷酸钙1200千克,与堆厩肥混和后施入土中,以尽量满足芦笋一生中对肥料的需要。 (3)定植时期 定植时期可分春植。秋植和生长期定植3种。春植在春季根株休眠期刚结束,鳞芽开始活动,但尚未萌芽时进行。秋植在晚秋茎叶刚枯黄,根株开始休眠时进行。生长季定植在茎叶生长发育期间进行。至于选择何时定植为宜,则应根据各地气候条件、育苗方式、作物茬口等情况而定。 通常一年生的大苗都行春植或秋植。冬季寒冷的地方,因苗株耐寒性弱,起苗受伤的苗株经不起严寒,宜行春植。冬季气候温和的长江流域等地,则以秋植较春植有利。因为当秋季地上部枯黄时,地下根系还在继续生长,此时起苗定植,至翌春萌芽前,根部伤口早已愈合,根与土壤密接,萌芽早,植株生长壮旺。而在冬季没有休眠期的华南地区,无论春植和秋植均为生长季定植。因此,定植期主要根据育苗时期和茬口来决定。但从芦笋植株的生长节律来看,宜行早春定植。因为从12月至翌年2月,植株生理上有一个不明显的休眠期,鳞芽萌发少,定植成活率自然较高。 小苗栽植都在生长季进行,要注意带土定植,少伤根系,并应避开雨季,否则起苗受伤后的苗株,极易感染病害,造成缺株、断垄。 (4)起苗 定植后的苗株不仅靠原有根系吸收矿质养分和水分,更依赖肉质根系的贮藏养分供应植株的再生长。故起苗时伤根严重的,对定植苗的再生长会发生很大影响;根系损伤少,贮藏养分多,吸收机能好,定植苗生长自然健旺,早年嫩茎产量也一定较高。 为减轻起苗与定植过程中的伤根问题,应在土壤干湿适宜时掘苗,便于将根系固结的泥土抖落下来,达到逐株自然分离,挖苗应深,尽量将肉质根留长一些。起苗后应避免日晒风吹,以免肉质根干瘪,影响定植成活率和植株的生长。最好边起苗、边分级、边定植,切忌长距离运输或隔天定植。在不得已时,置于塑料纺织袋中,保持湿度,最多只能放2~3天。 (5)选苗与分级 据试验,生产上选择高产优质的苗株定植,可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数倍至10多倍。选苗时可根据苗株茎枝形态鉴别出以后嫩茎的优劣,如苗茎粗大,有生长粗大嫩茎的可能;第一分枝离地高,嫩茎顶部鳞片一定包裹密,不易开散;分枝与主茎的夹角小,嫩茎顶部鳞片也不易开散;主茎直立,断面圆整,分枝上方主茎上的纵沟浅,嫩茎多圆整。 将苗分级栽培的主要目的是便于田间管理,避免生长发育速度快的植株影响生长慢的植株。生长季长的大亩,一般根据根株重量或肉质根数分级。凡根株重40克以上,根数20条以上的为一级苗;根株重20~40克,根10~20条者为二级苗;根株重20克以下,少于10条者为劣质苗。由于各地气候、土壤条件、管理水平不同,苗株发育速度会有显著差异,实际分级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将处于平均值以上者列为一级苗;近于平均值的列为二级苗;明显低于平均值的为劣苗。劣苗应予淘汰。 生长季短的小苗,可依据株高、茎数、茎粗、根数等综合因素来决定分级标准。 (6)栽植密度 芦笋的栽植密度对株丛发育、嫩茎数量和质量,以及单位面积的产量变化,均有很大影响。一般稀植的株丛发育快,单株逐年收获量的增长快,嫩茎粗,质量好;增加栽植密度会不利于株丛发育,影响单株产量的增长,但早年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以后虽随株龄的增长其差距趋于缩小,但多年累计产量仍明显超出稀植,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对嫩茎质量并不会有明显影响。 但当密度超过一定范围后,尤其行双行栽培芦笋时,由于株间竞争加剧,嫩茎的质量会受严重影响,且株丛在养成期间由于茎叶过茂,田间通风透光不良,下部枝叶容易黄化落叶,招致病害蔓延。因此,最适宜的栽植密度,应在不使嫩茎变细的范围内,以达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为原则。 在确定栽植密度时,除栽培白芦笋需培土软化,为取土方便,应扩大行距外,还应根据各地有效生育期长短、雨量、土壤肥力、栽培管理等多种因素来决定。有效生育期短,土壤瘠薄,降雨少,可提高密度;有效生长季长,土壤肥沃,雨水充沛,株丛生育容易过旺,病害多,则应稀些,特别应扩大行距,以利于通风透光,便于控制病害蔓延。生育期长的,用母茎采收的,由于延长了采收期,株丛养育期缩短,避免了株丛生育过茂现象,则可缩小株行距。一般白芦笋栽培的行距为180厘米,株距30厘米。为避免株间剧烈竞争,都不宜行双行密植。 (7)栽植深度与栽植方法 苗株栽植深浅,常会影响栽植成活率,株丛的生长发育,嫩茎发生的早晚、产量和质量。白芦笋栽培中,还会影响培土断根问题。 一般栽植过深,成活率低,根部氧气不足,早期植株发育不良,春季嫩茎发生迟,采收嫩茎时,残留部分多,消耗养料,影响产量。而浅栽虽然容易成活,株丛生长发育快,春季嫩茎发生早,数量多,但鳞芽瘦,嫩茎细,茎叶繁茂,容易倒伏,且易受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栽植深浅仅对植株早期的发育有影响,多年以后的根株在土下均处于相似的位置,表明地下茎在适合的环境下向水平方向生长,不适合时就会改变方向,达到适合的土层后又水平方向发展。因此,无论当初深栽还是浅栽,多年后植株周围的地下茎的位置,大体上都处于同一深度。 栽植深度应随苗龄大小、土质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异。多雨,土壤透气性差,宜浅;少雨,气候干燥,土质疏松,宜适当深栽。一般以10~15厘米为宜。刚栽植时覆土厚度只需3~6厘米,当新的地上茎长出后,再分次覆土到一定深度。否则,将由于根部氧气供应不足,降低成活率。 栽植时,应将苗株按一定株距摆放在预先准备好的定植沟中,并注意行内株间排列成一直线。由于粗大肉质根不易与土壤密接,摆苗时应注意将根系放舒展,不可弯曲或相互重叠,覆少部分土后将苗株向上提拉一下,以免根部留有空隙,然后再覆土、镇压,浇稳根水,再覆松土保墒,并避免土表板结。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化学工业出版社的书在上海哪个书店买
家里的窗帘想上网买,自己装
每个月的初几给财神上香?是初一和十五还是初
奶牛什么时候才会产奶?
胎心音可以判断男孩女孩吗?怎么分?
空气能热水器漏电怎么办?
营口市税务局地址有知道的么?有点事想过去
如何申请苹果ID帐号?
骨里香熟食哪里可以学?
Freddie Highmore 的一些个人资料,主演过哪
南宁建政路什么地方有烘焙培训(就是专门学做
婴儿喝奶后吐奶怎么办?容易造成什么影响?
求茶餐厅设计说明?有谁了解?
钉钉怎么添加组织架构 钉钉APP设置企业组织架
GUCCI 男士香水pour homme II正品专柜需要多
推荐资讯
阳江韵达领快递的时候需要带身份证吗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主要采取的投资方式
南通通州区人事局在哪
接种百白破疫苗有什么注意事项?
黄六角恐龙能长多大
在南京开一家DQ冰淇淋要多少钱?
哪个能说说狭长卫生间怎样装修?狭长卫生间怎
有谁晓得苏州厂房护栏厂家地址在哪?
在武昌去汉南怎么去?搭什么车,几多钱
怎么在手机上安装微信?
这种护墙角怎么安装才最好?
類昊的意思是什么?類昊的释义是什么啊?
手机登qq时,显示手机磁盘不足,清理后重新登
刺客的套装怎么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