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定义

答案:2  悬赏:0  
解决时间 2021-12-26 05:07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定义
最佳答案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是保证自己的目标得以实现。而企业目标的实现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控制是否科学、有效。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作为一个系统,是由一定的基本要素构成的。尽管不同产业、不同规模、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其内部控制不尽相同,同一个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外部环境,甚至同一企业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分支机构在同一时期的内部控制也存在差异,但面对初露端倪的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对任何一个公司制企业来说,从企业整体运行而不仅仅从资金运行、从引导与约束并重而不是以约束为主的角度看,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合理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执行管理任务的体制,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载体,在整个管理系统中起着"骨架"作用。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即科学合理地设置企业内部机构与岗位、确定机构与岗位职责以及各个机构、各个岗位间的相互关系,是对人流、物流、信息流实现有效内部控制的基本前提。换言之,只有具备了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组织结构,才有可能使三者更科学更合理,进而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恰当组织结构的确定,应当以本企业的产业及生产经营特点、企业的规模、企业所处的成长阶段、企业员工的素质、企业所处的文化背景及本企业文化状况、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与经营战略、企业的外部环境等因素为依据。在分析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合理设置组织体系;对各个机构和岗位,分别授予其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权力、分清各自的职责,使每一项业务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机构和管理人员负责。 从而使整个企业的组织体系在相互制衡的前提下协调高效地运行。每位企业管理人员应明确了解自己在整个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相关性,根据既相互牵制、又相互促进的原则,使每一项经营活动的处理过程不是由一个机构或岗位单独完成,而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构或岗位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完成。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制定并严格执行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科学的业务流程,要求每项业务都要经过既定的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办理一定的手续,以确保这些经营活动达到预期目的。科学的决策程序是科学的业务流程的核心内容。规章制度是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规范,既是企业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和标准,又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因此,企业都应依据自身的业务特点、机构与岗位的设置等方面的情况,科学设计并严格遵守各项业务流程,以防止业务活动出现错弊、确保其高效完成,从而使各个岗位上的员工都明确了解在各种情况下应该做什么与怎么做,不该做什么与不该这么做。 诚然,组织结构是在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确立的,也应当随着企业内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而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
   二、快捷的信息管理
    准确、及时并最大限度地充分获取和运用来自企业内外部与本企业有关的技术、市场、管理等诸方面的信息,是实现有效内部控制的前提, 要实现对有关信息的优良管理,就必须对这些信息及时予以识别、获取和加工,然后在企业内部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有效传递。要做到这一点,企业管理者应向全体员工提出各自的信息管理职责,每管理人员应当了解自己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当具有搜集、处理、传递有关信息的责任和条件,整个企业应当具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与横向传递有关信息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准确地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必要且尽可能充分的依据。 每位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都会接触到一些关于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信息甚至关键性信息,他们最先认识到问题与机遇的存在。要使这些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给企业决策者,除了应当建立一个开放和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以外,还必须具有倾听这些信息的强烈愿望,愿意了解他们所反映的情况,并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进而愿意将有关信息及时向有关方面反映,包括将重大信息向最高管理者反映。这样做,有利于有关决策者根据得到的信息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包括找出内部控制的潜在或显现的薄弱环节,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或纠正措施。 信息搜集、处理、传递的方式方法和范围,应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和有效。
   三、有效的激励与约束
    要使企业的内部组织、管理人员整体行为始终与企业预期的目标相一致,就必须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方法。常用的方法应当包括:
   (一)科学的业绩评价。针对不同的组织和岗位分别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在排除不可控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对工作业绩区分出优良(尤其是善于创新)、合格和不合格,并分别给予经济性与非经济性奖励和处罚;以此促进广大管理人员的工作动机与行为得到优化。
   (二)科学的目标管理。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分别参与有关工作目标的制定,并将企业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管理人员,使其在工作中自觉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尽自己的最大努力预防和纠正偏差,努力实现工作目标。对企业长远目标的制定,要全体员工参与,有利于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协同奋斗。
   (三)科学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与统计。首先制定并督促实施科学合理的财务政策、会计政策和费用政策,使经营者及有关管理层在这些政策的指导或限制下,开展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把握费用开支。其次,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将财务制度具体化,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一系列财务制度,并予以严格执行,促使财务行为合理化。尤其是通过科学地编制和执行预算,控制有关经营行为,合理配置所拥有的经济资源,以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其三,要根据会计政策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科学合理的会计制度,并严格按这些制度处理会计事项,以借助会计的控制以及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功能,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借助会计以及审计部门的反映功能,使经营者及时了解企业整体及经营运作的来龙去脉、资金的运作情况和经营成果,并及时评价和调控其经营活动。其四,通过及时、系统、科学地收集、处理、存贮与企业经济活动有关的统计数据,通过科学有效的分析评价,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四)科学的授权。每项经济与管理活动都必须经过适当的授权批准,使管理人员都以所授权力作为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以此促进其既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又防止经营活动随意性、盲目性以及企业资源的浪费。授权分为一般授权与特定授权。一般授权指管理者制定整个组织应当遵循的政策,由全体员工根据这些政策中关于鼓励和限制的规定,分别开展各项业务。特定授权指管理者对某些特殊业务实行逐个审批,由有关部门和管理人员根据专门授予的权力开展有关业务。
   四、良好的人员素质
    企业的全体员工是本企业内部控制的塑造者,其诚实状况、敬业精神、业务知识与工作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素质的优劣,是影响内部控制科学有效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如果员工诚实、敬业并具备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就能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良好的控制效果。即使内部控制暂时存在一些不健全、不合理问题,也仍然可能产生较好的控制效果。反之,即使内控制度比较健全、合理,也可能因某些甚至某个关键岗位人员的有意舞弊或能力不够而不能产生应有的控制效果,甚至出观重大错弊。可见,员工尤其是关键岗位的员工,应当具备良好的素质。
   企业应当针对自己的生产经营特点、员工素质和外部环境状况,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在员工录用、职业道德教育与业务培训、岗位轮换、考核、提拔、处罚等方面,明确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以保证员工素质不断适应有效内部控制的需要。
   五、适用的企业文化
    员工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体又是客体。控制与被控制是一对矛盾,要使被控制者服从控制者的意志,达到控制的目的,仅靠硬性的制度和命令是不够的,甚至容易使被控制者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这些制度、命令的执行。 企业文化是以特有的价值观念、环境氛围和形象化的文化仪式为手段的一种柔性管理方式,是注重自我约束、在宽松环境中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的一种人性管理方式。企业应该借助企业文化,使员工在软环境下得到自律,从而矫正、规范其行为,解决好被控制者与控制者之间的矛盾,借助对员工的尊重,提供发挥员人主观能动性的氛围,来激励他们,使其产生心甘情愿地为本企业献身的内在动力。 因此,重视企业文化,不仅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制定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还可以弥补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始终处于有效状态。
    六、科学的风险管理
    任何一个企业无时无刻不面临着诸多风险。如果能够及时发现这些风险,并采取科学的措施予以管理,就可能规避风险、避免或减少损失,甚至将风险转化为机会。即使遇到的风险,只要能够及时发现,事先采取应对措施,就可能减少损失。反之,企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甚至遭受灭顶之灾。因此,要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及时识别来自企业内外部的各种风险,对其分别进行必要的评价,并实行科学的规划、控制和监督,即实施科学的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不断发现内部控制中潜在或显现的风险,并采取措施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由此可见,科学的风险管理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要素,又是内部控制系统中发挥自我完善作用的重要内容。 企业风险管理的主体,应当是各管理层、各个岗位上的员工。经营管理者应当全面负责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审计部门应当广泛开展风险审计,协助经营管理者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力争把企业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全部回答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从上述定义可知,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才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去学笔记本维修,但自己没有电子电路基础,电
大家如何看待网上订餐?
客厅吊顶用什么材料
itunes 没有acc编码器 偏好设置导入里面也没
increment是什么意思
谁说说led面板类型哪种最好
生孩子阵痛什么感觉
我想问窗怎样隔音
韩城印象婚纱摄影地址好找么,我有些事要过去
卖二手房交哪些税,一手房和二手房的最大区别
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吃多长时间
人类是怎样适应环境
优生四项什么时候检查啊,是不是孕前就要检查
臀部肌肉萎缩患者要禁忌什么食物好呢?
北京新东方上课有互动节目吗
推荐资讯
割双眼皮到底抽脂好不好
申请日本的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的大学院预科
请问一下我这个电脑要用什么型号的纽扣电池
鹿泉实验初级中学微信平台怎么加入?
柴瘠的意思是什么啊?请解释下!
如果一个人对修车没兴趣他的表现是什么?
ps快速选择工具选择一处,怎么再选择下一处
誉墓的意思是什么?誉墓的释义是什么啊?
母亲是大三阳能不能喂奶
我想推广借贷宝赚钱,请帮我想一段生动的广告
从郑州到永济怎么坐车比较好?
夷衾的意思是什么啊?请解释下!
手机登qq时,显示手机磁盘不足,清理后重新登
刺客的套装怎么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