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谁能给我一个关于障害儿的论文题目和计划 采用会给别加分的

答案:1  悬赏:60  
解决时间 2021-10-07 19:49
谁能给我一个关于障害儿的论文题目和计划 采用会给别加分的
最佳答案
论文题目可以写 《儿童问题行为分析》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调查问卷、谈话、观察等多种方法,探索儿童问题行为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一般规律,对五种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提出矫正方法和措施,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形成健康的人格提供理论依据。
【论文关键词】问题行为;追踪研究;矫正
一、调查目的:通过对小学儿童问题行为的调查研究试图发现小学生问题行为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为矫正儿童问题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城镇与农村全日制六年制小学一至六年级在校儿童,共l825人。
三、调查方法:以问卷为主,谈话法、观察法综合运用除了对人格性问题行为进行追踪研究,其它几种问题行为也采取了相应措施进行了矫正。由于低年级学生知识经验所限,无法采用问卷,故以观察法为主辅以谈话法进行调查。调查研究时距为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历时三年
四、结果分析:
(一)对问题行为的认识
在儿童问题行为的研究上存在着多种争论。美国林格伦在其《课堂教育心理学》中认为,儿童问题行为从广义上讲是“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干扰学生或集体发挥有效的作用),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表示学生或集体丧失有效的作用)”。他把问题行为分为“行为问题”“性格问题”、“情绪问题和社交不成熟”等;前苏联学者常把问题行为称为偏离行为,与不良行为作为同一语用;我国台湾学者在讨论教室气氛时也曾交叉使用;还有人将其称为“问题少年”或“问题儿童”;国内一些学者也把问题行为称为“过错行为”、“过失行为”、“不良行为”等等。且不看其概念的准确性,而把问题行为、不良行为、过失行为混为一谈,或从广义上缩小问题行为的范围,或扩大其概念的外延都是不能被人们所接受的。问题行为不单指不良行为,它是所有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的统称。它也不是过失行为。过失行为或过错行为都可能存在偶然因素。所以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所谓问题行为是指儿童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与社会化要求、行为规范不相符合的外显行为。其含义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问题行为的一惯性。儿童一次偶然不合要求的行为不能称之为问题行为;二是经验性。儿童在问题行为的表现上已形成了一种动力定型;三是发展性。在儿童正常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某些消极因素的作用阻碍了儿童的正常发展,使正常行为偏离了发展轨道,而形成问题行为。
(二)问题行为的表现及特征
尽管问题行为的范围很广,但根据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行为的性质,我们将其联系较密切、内容相近、产生方式相同的问题行为加以概括,可分为以下五种问题行为:
1.神经性问题行为。其主要表现有咬指甲、咬指头、咬橡皮、咬笔头等等。调查中发现,这种行为严重者一节课可以咬完一支铅笔。更为严重者即为病态的儿童多动症。
2.人格性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性格异常,如反抗、敌意、两面性、说谎、破坏癖、盗癖等。特别是后二者,有的学生习以为常。偷拿家里的钱物少者三、五元,多者百元甚至更多,拿别人的书、笔、作业本等学习工具是常见现象。
3.情绪性问题行为。小学儿童主要表现为对周围事物冷淡,漠不关心,萎靡不振,易冲动,焦躁不安,无耐心,易受暗示,遇事易慌乱等。
4.智能性问题行为。因智力落后引起的学习困难,心因性原因引起的厌恶学习,成绩差,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等。
5.社会性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逃学、流浪、扒窃,与社会上行为不轨的人结伙、行盗等。
小学各年级学生问题行为所占比例及分布情况见下表。

(三)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1.三年级是小学儿童问题行为发生的高峰期。对上述五种问题行为的发展变化曲线的比较发现,除神经性问题行为和情绪性问题行为之外,其它三种问题行为三年级儿童均处在高峰期而各种问题行为到六年级均呈下降趋势,多数人认为这是由于六年级学生迫于升学压力所引起的。而三年级是问题行为的高峰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三年级儿童由于学校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对学校生活有一定认识,但道德认识是建立在愿望水平上的,常常以幻想代替现实,并力求实现它,动机与效果不一致,需要得不到满足,行为失控。二是一二年级学生只是最初集体学习生活的适应阶段,集体意识比较淡薄,三年级集体意识、团体意识与自我意识萌发速度加快,在集体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增强,短期行为的表现非常显著如他们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会把家的钱物交到学校,并说成是自己捡来的,从而落个“拾金不昧”的好名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再交到学校而是归为己有,用来打电子游戏,买吃的和玩的东西等,如不及时矫正就形成人格性问题行为。三是一二年级的教育注重知识而忽视行为的培养。从教材编写和教师的教学上,三年级是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重要时期。但知识是一二年级的综合和应用,这样一来,三年级学习知识的压力相应减弱,学生学习的动力也随之减弱,加之教育缺乏行为的培养和教育情境的感染,造成道德品质言行上的脱节。一般说,一二年级学生行为比较单纯、外露,他们还不知道也不善于掩饰自己的行为,而三年级学生的行为相对复杂,他们学会了如何掩饰自己的行为。尤其是问题行为,他们已经知道自己的做法和某些行为表现是错的,就是缺乏自制力而难以改正。高年级学生开始表现出有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他们之所以完成工作或遵守纪律,已经不是由于教师的要求,他们已初步认识到保持良好行为习惯和纪律在学习生活上的必要性。所以许多教师反映,三年级学生不好教、不好管,其原因也就在于他们处在行为由不自觉、无意识向自觉、有意识的过渡阶段。如果儿童在智力发展上的关键期是三至五岁的话,那么可以这样说,儿童在行为发展上的关键期是九至十岁。当代世界著名的发生认识论专家皮亚杰的研究也为我们证实了这一点。他把儿童道德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道德他律阶段(二至七岁),也称为权威或道德现实阶段;二是道德自律阶段(七至十二岁),或称为道德可逆阶段;三是公道阶段(十二至十四岁)。特别是第二阶段,所谓自律,也就是儿童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去判断道德行为,带有明显的摆脱成人约束的心理,但又缺乏摆脱的能力,必然造成行为上的可逆。所以对儿童出现的问题行为的反复或波动,一定要使儿童认识到其影响的危害性。皮亚杰的观点,为我们深入研究儿童问题行为提供了有益的论据。
2.五种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与矫正
(1)神经性问题行为。其产生原因一是早期教养不够,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饮食不注意,由营养不良引起行为的失调,表现为儿童对环境不适应,探究行为的兴趣降低。国外有研究证明:营养不良不但对智力发展有影响,而且对行为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二是家庭对儿童的行为不注意矫正,使儿童形成了不良习惯。对一般程度的神经性问题行为,随身心发展有逐渐消失的趋势,消失的越早,速度越快,对身心的发展和学习活动的影响就越小;对中等程度的神经性问题行为.要改变生活环境,在对新的环境适应过程中改变行为。家长和教师反映,这种方法产生的效果是明显的;对程度比较严重的儿童问题行为,如儿童多动症,要通过心理治疗进行矫正。
(2)人格性问题行为。敌意、反抗、破坏癖是儿童存在的压抑感产生的焦虑,焦虑的产生引起心理上的不平衡,若使儿童心理平衡则焦虑解除,敌意和反抗也随之消失。对儿童的说谎、偷拿家里钱物、盗癖等问题行为,我们进行了二年的追踪研究。认为,说谎主要是以欺骗的方式编造某种情节,以满足个人某种不合理需要的一种问题行为。有的是为了某种物质需要;有的是为了某种精神需要,如得到教师的奖赏或表扬;有的则是为了逃避惩罚或承担责任,以此将功补过;有的是为了损人利己或从中取乐,形成了扭曲的人格特征。偷盗是一种把别人的财物归为己有的违法行为。偷拿家里的钱物或偷拿别人的学习用具虽不那么严重,但其发展的恶果不可想象。究其原因:一是父母自身行为不检点,贪占小便宜,引起孩子模仿;二是家庭钱物管理不当,孩子拿过之后未被发现,尝到了甜头,一次、二次以至多次,胆子越来越大,对孩子起了强化作用,形成了习惯:三是这种现象产生于问题家庭者多,父母只顾自己,不关心孩子成长,尝到苦果,才恍然大悟。对人格性问题行为,学校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以个别教育为主,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消除儿童的怀疑,抓时机引起儿童震动;二是借机会对儿童进行法制教育。如进行参观、法制教育和法制图片展,从认识上解决问题;三是加强家庭与学校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由班主任介绍儿童在校表现,尽力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致。对问题行为比较严重的儿童,要求家长经常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学生定期向班主任汇报自己的表现。经过二年的教育,其效果非常显著,这说明了这种方法对人格问题行为的矫正是有效的。
(3)情绪性问题行为。这种问题行为的发现,主要是以发问的方式,观其反应。有的反应很快,但所问非所答;有的反应很慢,似乎不知教师在讲什么,面部表情呆板,动作迟缓,细小无力。可以证明这是由于神经系统的类型先天遗传决定的。这里并不否认巴甫洛夫的神经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可塑性的论断。情绪性问题行为的产生,常常是触景生情,缘物而发。因此,它始终离不开客观的作用,文化宣传品和武打片、连续剧、小儿书、电子游戏机等,对这种问题行为的产生起了催化作用,引起儿童的模仿是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挫折引起的攻击、淡漠和幻想这是儿童受挫后无可奈何的态度。如果儿童多次受挫,必然导致行为矫正上的回归,即出现反复。情绪性问题行为矫正的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就在于它触景生情,缘物而发但作为教师绝不能因为易出现反复而丧失矫正的信心,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要尊重儿童,相信儿童,以降低儿童心理上的焦虑和挫折,防止频繁出现反复。
(4)智能性问题行为。这种问题行为的产生,多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心,学习不适应,成就欲望低。低年级基础不牢固到高年级学习跟不上。这与儿童在一定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内心体验相联系。教育过程中不能对这些儿童失去信心,应从他们身上发现闪光之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表扬要多于批评,奖励要多于处分,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使儿童把学习搞好
(5)社会性问题行为。这种问题行为的人数不多,其顽固性、危害性最大,矫正相当困难,他们往往同社会上行为不轨的人扭在一起,形成流氓、扒窃团伙。矫正这类问题行为必须同家长取得联系,切断其与团伙的线索,在必要的情况下家长、教师要下决心,如向公安部门报告,争取多方的配合与支持,共同对儿童施加影响,并且力争做到为儿童保密,相信他们,使他们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矫正过程中,这种问题行为也会出现反复,教师和家长要特别重视。
五、问题讨论
1.多种问题行为集于一身的儿童,一种问题行为得到了矫正,而另一种问题行为趋于严重,如人格性问题行为矫正了,而智能性问题行为和情绪性问题行为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人格性问题行为和情绪性问题行为处于显著相关水平(皮尔逊相关检验相关系数为0.94),在这种情况下,矫正方法的选择上应更为讲究。
2.对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只能采用谈话法,而无法采用问卷调查,但谈话过程中儿童的问题行为往往不能完全反映出来,使低年级儿童的问题行为的真实性受到影响。
3.社会性问题行为,学生及家长顾虑较多,调查有一定难度。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人在公司上班,自行车丢了,门口有保安,公司
酱缸的意思是什么?酱缸的释义是什么啊?
苏格兰牧羊犬幼犬如何饲养与生活习性!
爸爸妈妈的宝贝怎么用英文拼
天山雪莲菌有什么作用?
去康王路间neway唱K要几钱噶?果度D情况点?
去佛山黄飞鸿那里学习醒狮鼓法他们收钱吗?.(
港式风格的家具什么品牌最畅销?
为什么同一个账号闲鱼发的,淘宝也能看到
新浪的人啊 你们可以不可以快点啊 我等不了
女人四十岁还有性欲吗
我用芭嫣好久了、现在换成别的产品会不会起反
我婆婆总是喜欢在给宝宝喂奶粉的时候抱着他,
北京环氧树脂胶泥厂家有没有比较好的?
我不知道怀孕吃了一包,孩子能不能要
推荐资讯
从广州花都新华镇怎样到花东镇?
北京到招远搬家公司选择哪家最合适?各位朋友
无线锂电池鼠标哪位有推荐的?
多块监视器挂在墙上有缝隙,有什么办法
北京爱慕内衣专柜四季青哪有
集美灌口家里的石头房子要翻建,请问要去哪里
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请教下爱硬盘控制电路板和硬盘之间的连线是什
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箱包的摊位一年租金大概多
什么是桦木科?适合用来做家具吗?和松木哪种
nb鞋子 992 现在香港多钱??
世界纪录 仰卧起坐 最多能做多少个
手机登qq时,显示手机磁盘不足,清理后重新登
刺客的套装怎么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