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斋和素的区别?

答案:2  悬赏:0  
解决时间 2021-01-30 07:05
听说划分的很细,谁知道啊?
最佳答案
【斋】 (术语)又作时。斋食,时食也。斋者谓不过中食,正午以前所作之食事也。戒律上,于食分时非时,正午以前为正时,以后为非时。时者宜食,非时者不宜食。因而时中之食为斋食。字典曰:‘斋戒也敬也。’是通于一切。梵名乌哺沙他,又曰布萨,Upavasatha,巴Uposatha,说式也。清净之义。后转曰斋曰时。正指不过中食之法。守之曰持斋。是为斋之本义。然后又一转而为不为肉食。此因大乘教之本意,置重禁肉食,遂曰持斋者,禁肉食也。精进云者,惟不肉食之事也。寄归传三曰:‘时非时,且如时经所说,自应别是会机。然四部律文皆以午时为正,若影过线许,即曰非时。’起世经七曰:‘乌晡沙他,隋言增上,谓受持斋法,增上善根。’起世因本经七曰:‘乌晡沙他,隋言受斋,亦云增长。’多论一曰:‘斋法以过中不食为体。’ 另: 【斋日】 (一)在家佛教徒于特定之日持八斋戒,谨慎身心,反省行为,并行善事之精进日。阴历每月之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等六精进日,即称六斋日。于此六日,出家比丘亦集合一处行布萨。据杂阿含经卷四十载,于此六日,四天王及其大臣出巡世间,观察人间善恶。亦有以每月之一日、八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为斋日,称四斋日。而阴历正月、五月、九月等三个月长期持斋戒,称为三长斋。三长斋日(指三长斋月之每日)加上六斋日,则为九斋日。又六斋日加上每月一日、十八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则为十斋日。 (二)设斋追善供养之日。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大五四·二○九上):‘施主预前礼拜请僧,斋日来白时至,僧徒器座量准时宜。’ 【素食】 素食乃以植物为主要之食物,即相对于以动物为食物之肉食而言。大乘佛法一本佛陀‘慈爱与乐,悲愍拔苦’之精神对待众生,更为护生而制律戒杀。此戒杀即为慈悲精神之实践,故倡素食。入楞伽经遮食肉品(大一六·五六一中):‘大慧!我观众生从无始来,食肉习故,贪着肉味,更相杀害,远离贤圣,受生死苦;舍肉味者,闻正法味,于菩萨地,如实修行,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梵网经菩萨心地戒品亦载(大二四·一○○五中):‘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若故食者,犯轻垢罪。’同经(大二四·一○○四中)又云:‘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即以众生形体虽殊,而觉性不异,好生恶死之情尤与人同,不应肉食而戕害其性情,是以戒杀、茹素乃实践佛陀慈悲精神之一种方便法。大乘入楞伽经卷六(大一六·六二四上):‘凡杀生者多为人食,人若不食,亦无杀事,是故食肉与杀同罪。’意即戒杀与素食乃一事之两面。南传佛教沿习旧制乞食维生,故仅严守戒杀律;而中国佛教则因处北方,不行乞食,多集居自炊,故舍肉食而倡素食。

采纳哦
全部回答
中国中古时期素食的流行,实为历史上特别的现象,虽然中国的饮食一直以「少肉多菜」为常态,然而在中古时期,至少是北方的中国,比起先前的两汉和之后的宋明清等时期,属於肉类比例偏高的时代。 在这个肉类食物偏高的时代,却产生了素食观念,因而造成了素食的广泛流行,并且影响了后世。直到今天,对於素食的观念多半仍不脱中古所产生的论述。一种观念能跨越时空,持续千年为人所接受,不得不令人注意。中国中古的素食观包涵了三教的因素:儒家的服丧、祭祀与斋戒、佛教不杀生、素食的戒律和教义、道教的神仙术、养生和戒律。这些因素互相混杂,难分彼此,却都成为中古素食观重要的组成部分。 儒家的礼典如《仪礼》和《礼记》中,都有明文规定服父母的斩衰之丧时,三年中都不得饮酒食肉。因为服丧素食与孝关系密切,任意违反者就会被扣上「大不孝」的罪名。中古时期对孝行特别重视,各式各样的孝子层出不穷,其中有不少孝子的孝行就是在服父母之丧时,超过礼典的规定,不断延长素食的时间,从三年到十数年,再到数十年,甚至终生素食者也所在多有。人们似乎认为素食时间的长短与孝心、孝行产生了正比关系,时间越长就越孝顺,如果终生素食当然是孝到最高点,肯定是不折不扣的孝子。 儒家思想中和佛教不杀生、素食最接近的就是「仁」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先秦的儒家经典中即已出现。《礼记》提到除了祭祀外,不随便杀牛羊猪犬等动物。孟子也言:「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这些都属於「仁」的范畴,即所谓「不忍之心」、「恻隐之心」。儒家虽然自很早就有这种观念,却一直没有十分强调,等到佛教的不杀生、素食的观念开始流行后,儒家才开始强调本身也有「仁」这种类似於佛教「慈悲」的观念,但是儒家不主张如佛教般完全戒杀素食,只要求平时不随便杀生即可算是「仁」,必要的时候如祭祀还是要不得不杀生,毕竟血食祭祀更为重要。 虽然儒家强调祭祀时用血食牲牢的重要性,实际上在中古时期,由於佛教素食观的影响,强调戒杀、断肉素食,造成当时祭祀产生了变化,出现了祭祀「素食化」的现象。为了不违反佛教杀生的戒律,许多信佛的皇帝或士人开始改变自古以来的祭祀传统,将血食改为素食,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梁武帝因信佛改变宗庙的血食祭祀,用蔬果代替牲牢。除了梁武之外,北齐的高洋也因信佛而做过同样的事。虽然此后似乎没有皇帝敢改宗庙血食祭祀,但素食祭祀在中古却极为流行,很多皇帝和士人的遗言都要求子孙祭拜时不得用牲牢血食,必须使用素食。唐代的素食祭祀更为风行,不少人改用素食为亲友祭祀,而且不全是因为信佛的缘故,可见当时素食祭祀的普遍。 儒家另一需要素食的场合就是斋戒。斋戒与祭祀有关,为了表示自身的虔敬,在祭祀前必须斋戒沐浴,并且「变食」,亦即改变平日的饮食。但关於如何「变食」并无明确的记载,顶多只是用《庄子》所言的「不茹荤」作为斋戒时「变食」的规定。然而不茹「荤」的「荤」究竟指什麼,历代有不同的解释和看法。宋代以后的「荤」多半都是指肉类,然在中古以前恐怕却认定「荤」只是「五辛」之类的辛臭菜之属,并非指肉类。视不茹荤为断肉素食大概是中古以后才出现的看法,这应该也是受到佛教的影响。最晚在唐代,祭祀斋戒的不茹「荤」已必须完全断肉素食,不再只是禁食「辛菜」而已。 对中古素食的流行发挥巨大影响的正是佛教的素食观。印度的原始佛教并没有要求僧人全面素食,释迦牟尼允许僧人食用三种净肉,只要「不见、不闻、不疑」的肉类都可以食用。因此,佛教的戒律中并没有要求僧人完全素食的规定。这种情形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始依然如此,从很多记载中都可以看到僧人肉食的情形。等到《涅盘经》被翻译出来,经文中已明确提到不得食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我想再开通一个支付宝账号,但是不知道能不能
红色警戒2尤里的复仇烽烟四起
我面试了重庆巴奴火锅的的储备干部,心里很纠
自主择业,博士想自主合适吗
怎么追比自己小7岁的女孩子?问的是怎么追,
求《悠久之翼》优子走天梯GIF图片
莆田市城厢区禁养区内养1000只鸭算不算家庭式
比3.5大并且比3.6小的小数有( )个.A.没有
惠州博罗县地税局地址在什么地方,想过去办事
马航到底到哪里去了
这个网名怎么样?
奔腾B501.6汽车速度80迈的时候,转速正常时多
停车场系统,哪个牌子好用?
从宋刘村到山师东路怎么坐公交车,最快需要多
我的女朋友的胸比较大,有什么优点吗?
推荐资讯
广告学的就业方向?
曾经以为放不下的人,自然后面也会放下,曾经
我是一名应界毕业生,请问一下今年开县的教师
为什么电脑屏幕老是闪呢?还光花屏,一闪一花
草色遥看近却无.:为何近却无,近看草色怎能
有首歌,很好听的,也很感人,只记得歌词有句
顺丰指的离开集散中心是火车站还是机场
我不懂计算我的上升星座,还有什么星落在上升
为什么地冰花的地面会冒水汽
还有没有 释小龙演的好看的电视剧
新找的一个工作公司,面试的时要求的待遇为25
无〈〉无〈〉的成语
手机登qq时,显示手机磁盘不足,清理后重新登
刺客的套装怎么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