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柳下和柳下惠的资料

答案:3  悬赏:0  
解决时间 2021-04-28 02:03
柳下和柳下惠的资料
最佳答案

柳下惠(前720—前621)展氏,名获,字禽,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据说他又字“季”,所以有时也称“柳下季”。他做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成为“逸民”。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中国历代广为传颂。《孟子》中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也有“和圣”之称。柳下惠还是中国柳姓的得姓始祖。


  姬姓周朝(前1046~前256)建立后,武王分封开国元勋,其弟周公旦以公爵位封于鲁国,都曲阜,但留朝执政,由长子禽父(字伯禽)代为就封,史称鲁公。其五代孙名“称”,即第十二位鲁君鲁孝公(前?~前769),有季子字子展(或称公子展、夷伯展)。子展之孙曰无骇。公元前715年,无骇卒。当时诸侯以字为谥,鲁隐公便命其族以祖父字为展氏。此乃展氏得姓之始。展禽为无骇之子,这便是展、柳二姓均尊展禽即柳下惠为始祖的历史渊源。事迹  柳下惠虽然被孟子称为“和圣”,但是史书关于他的生平的记载很少。这些记载散见于《左传》、《国语》、《论语》和《孟子》等先秦古籍,部分记载有明确的时间,部分记载则更接近一种对他的评价。
  《论语》
  《论语》记载柳下惠在鲁国做士师时。这是一个掌管刑罚狱讼之事的小官。当时鲁国公室衰败,朝政把持在臧文仲等人手中。柳下惠生性耿直,不事逢迎,自然容易得罪权贵,竟接连三次受到黜免,很不得志。100多年后的孔子在谈到这事时还十分气愤,说“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论语·卫灵公》)柳下惠虽然屡受打击排挤,仕途蹭蹬,他的道德学问却名满天下,各国诸侯都争着以高官厚禄礼聘他,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了。有人问其故,他答道:“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论语·微子》)意识是说,自己在鲁国之所以屡被黜免,是因为坚持了做人的原则。如果一直坚持下去,到了哪里也难免被黜免的结果;如果放弃做人的原则,在鲁也可以得到高官厚禄。那又何必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呢?
  《国语》
  柳下惠的直道事人,在史书中有几处明确的记载。《国语·鲁语上》中记载道:鲁僖公二十六年(前631年)夏,齐孝公出兵讨伐鲁国,臧文仲问柳下惠如何措辞,才可以使齐国退兵。柳下惠说,听说大国如果做好小国的榜样,小国如果好好侍奉大国,这样才能防止祸乱;现在鲁国作为小国却狂妄自大,触怒大国,无异自取其祸,怎么措辞都是没有用的。柳下惠这样说,相当于对臧氏在鲁国的执政行为直言不讳地表示了批评。
  柳下惠有一个弟弟叫展喜,在鲁为大夫。齐孝公领兵伐鲁。鲁僖公派展喜去慰劳士兵以便迎战。柳下惠得知,便向展喜授以方略,让他到齐营去见齐孝公。孝公问,“我齐国在军压境,你们害怕了吧?”展喜笑道,“小人才会害怕呢,君子是不会害怕的!”孝公不解地问为什么。展喜说,“凭先王之命。当初鲁之始封国君周公和齐的始封国君太公曾共同辅佐周成王。成王曾赐以盟书,说齐鲁两国今后要世代修睦敦好,不可以互相残杀。现在盟约尚藏在内府,载于史书,每当新君即位都要郑重地宣誓永志不忘。你才即位几天,怎么能把这事抛在了脑后?”齐孝公无言可对,自知理亏,只好撤兵。
  齐国的国君派人向鲁国索要传世之宝岑鼎。鲁庄公舍不得,却又怕得罪强横无礼的齐国,遂打算以一假鼎冒充。但齐国人说:“我们不相信你们,只相信以真诚正直闻名天下的柳下惠。如果他说这个鼎是真的,我们才放心。”庄公只好派人求柳下惠。柳下惠说:“信誉是我一生唯一的珍宝,我如果说假话,那就是自毁我珍宝。以毁我的珍宝为代价来保住你的珍宝,这样的事我怎么干?”庄公无奈,只得以真鼎送往齐国。
  《国语》还记载了柳下惠批评臧文仲祭祀海鸟的故事。一只名为“爰居”的海鸟停留在了鲁国都城东门外好几天了,臧文仲让都城的人都去祭祀它。柳下惠却说,臧氏治国简直就是乱来,祭祀是国家的重要制度,而制度是治国能够成功的基础,所以要谨慎地制定关于祭祀的典章制度,而且这些制度要依据圣王的祭祀原则。圣王只祭祀对人民和国家有功劳的人和事物,所以柱、后土、黄帝、颛顼、帝喾、尧、舜、鲧、禹……直到周文王、周武王这些人,才能受到后人的祭祀;此外土地、五谷和山川的神,先哲和有美德的人,天上的日月和星辰,地上的五行,九州的名山、江河和沼泽,也应该加以祭祀。而海鸟“爰居”飞到鲁国,还不知道它为什么飞来,也不见得它对人民有什么功德,这样就决定祭祀它,实在不是仁德和明智的举措。柳下惠猜测海鸟是为躲避灾难而来,而事实证明了他的猜测是对的。这件事不但说明了柳下惠为官的正直,也表现出他对圣王礼制的熟悉,这也是他受儒家思想重视的原因。
  坐怀不乱
  “坐怀不乱”的故事在中国历代广为人知,柳下惠也因此被认为是遵守传统道德的典范。现在,人们还用“柳下惠”或“坐怀不乱”来形容男子在两性问题上的作风正派。
  “坐怀不乱”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毛亨注释《巷伯》这首诗时讲了一个故事:鲁国有一个独处一室的男子,邻居是一位独处一室的寡妇。一天夜里暴风雨大作,寡妇的房子被摧毁,妇人来到男子这里请求庇护。男子不让妇人进门。妇人从窗户里对他说:“你为何不让我进来呢?”男子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现在我还年轻,你也一样,所以不能让你进来。”妇人说:“你为何不像柳下惠那样,能够用身体温暖来不及入门避寒的女子,而别人也不认为他有非礼行为。”男子说:“柳下惠可以开门,我不能开门。所以我要以我的‘不开门’,来向柳下惠的‘开门’学习。”这个故事说明,最晚也在西汉初年的时候,就有了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传说,只是有些语焉不详。
  到了元朝,胡炳文的《纯正蒙求》进一步丰富了“坐怀不乱”的细节:鲁国人柳下惠,姓展名禽,一次出远门的晚上住在都城门外。当时天气严寒,忽然有一位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恐怕她冻死,就让她坐在他怀中,用衣服盖住她,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没有发生越礼的事。后世流传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与这个版本就大致相同了。
  死后
   柳下惠退居柳下后,则招收生徒,传授文化、礼仪,深受乡人爱戴。死后,弟子要为他议谥号。其妻说:“将诔夫子之德耶,则二三子不如妾知之也,乃诔曰:’夫子之不伐兮,夫子之不竭兮,夫子之信诚而与人无害兮。屈柔从俗,不强察兮。蒙耻救民,德弥大兮。遇难三黜,终不弊兮。恺悌君子,永能厉兮。嗟乎惜哉,乃下世兮。庶几遐年,今遂逝兮。呜呼哀哉,鬼神泄兮。夫子之谥,宜为惠兮’”(《烈女传》)展禽故谥为“惠”。
  柳下惠死后葬在汶水之阳,其墓历来受到人们的保护。秦伐齐,道经柳下惠墓地,秦下令:“有去柳下惠墓地采樵者,死无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泰安知县毛蜀云曾三次整修其墓,在四周立有界石,为防汶水冲蚀,在墓南、西、北各筑土堤,东南垒石坝三十丈加以保护,并植杨柳千株,使柳下“碧玉千树,青丝万条”的古风重现。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都不是誰的誰
  • 2021-04-28 00:12
柳下

  柳下    liǔ xià   (1).柳树之下。北周·庾信《小园赋》:“桐间露深,柳下风来。” 唐·陆龟蒙《和袭美松江早春》:“柳下江餐待好风,暂时还得狎渔翁。” 宋·楼钥《再题行看子》诗:“不知几出横门道,双立柳下青阴浓。”   (2). 春秋鲁柳下惠的省称。汉·刘向《列女传·柳下惠妻》:“ 柳下既死,门人将诔之。妻曰:‘将诔夫子之德耶,则二三子不如妾知之也。’”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於是君臣离而名教薄,世多乱而时不治。故蘧宁以之卷舒,柳下以之三黜。” 宋·黄庭坚《柳闳展才德甚美作诗赠之》:“陆沉百世师,寄食 鲁柳下 。” 明·许自昌《水浒记·冥感》:“莫不是向坐怀柳下潜身?”参见“柳下惠”。

柳下惠(前720—前621)展氏,名获,字禽,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据说他又字“季”,所以有时也称“柳下季”。他做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成为“逸民”。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中国历代广为传颂。《孟子》中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也有“和圣”之称。柳下惠还是中国柳姓的得姓始祖。

柳下惠虽然被孟子称为“和圣”,但是史书关于他的生平的记载很少。这些记载散见于《左传》、《国语》、《论语》和《孟子》等先秦古籍,部分记载有明确的时间,部分记载则更接近一种对他的评价。

  《论语》

  《论语》记载柳下惠在鲁国做士师时。这是一个掌管刑罚狱讼之事的小官。当时鲁国公室衰败,朝政把持在臧文仲等人手中。柳下惠生性耿直,不事逢迎,自然容易得罪权贵,竟接连三次受到黜免,很不得志。100多年后的孔子在谈到这事时还十分气愤,说“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论语·卫灵公》)柳下惠虽然屡受打击排挤,仕途蹭蹬,他的道德学问却名满天下,各国诸侯都争着以高官厚禄礼聘他,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了。有人问其故,他答道:“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论语·微子》)意识是说,自己在鲁国之所以屡被黜免,是因为坚持了做人的原则。如果一直坚持下去,到了哪里也难免被黜免的结果;如果放弃做人的原则,在鲁也可以得到高官厚禄。那又何必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呢?

  《国语》

  柳下惠的直道事人,在史书中有几处明确的记载。《国语·鲁语上》中记载道:鲁僖公二十六年(前631年)夏,齐孝公出兵讨伐鲁国,臧文仲问柳下惠如何措辞,才可以使齐国退兵。柳下惠说,听说大国如果做好小国的榜样,小国如果好好侍奉大国,这样才能防止祸乱;现在鲁国作为小国却狂妄自大,触怒大国,无异自取其祸,怎么措辞都是没有用的。柳下惠这样说,相当于对臧氏在鲁国的执政行为直言不讳地表示了批评。

  柳下惠有一个弟弟叫展喜,在鲁为大夫。齐孝公领兵伐鲁。鲁僖公派展喜去慰劳士兵以便迎战。柳下惠得知,便向展喜授以方略,让他到齐营去见齐孝公。孝公问,“我齐国在军压境,你们害怕了吧?”展喜笑道,“小人才会害怕呢,君子是不会害怕的!”孝公不解地问为什么。展喜说,“凭先王之命。当初鲁之始封国君周公和齐的始封国君太公曾共同辅佐周成王。成王曾赐以盟书,说齐鲁两国今后要世代修睦敦好,不可以互相残杀。现在盟约尚藏在内府,载于史书,每当新君即位都要郑重地宣誓永志不忘。你才即位几天,怎么能把这事抛在了脑后?”齐孝公无言可对,自知理亏,只好撤兵。

  齐国的国君派人向鲁国索要传世之宝岑鼎。鲁庄公舍不得,却又怕得罪强横无礼的齐国,遂打算以一假鼎冒充。但齐国人说:“我们不相信你们,只相信以真诚正直闻名天下的柳下惠。如果他说这个鼎是真的,我们才放心。”庄公只好派人求柳下惠。柳下惠说:“信誉是我一生唯一的珍宝,我如果说假话,那就是自毁我珍宝。以毁我的珍宝为代价来保住你的珍宝,这样的事我怎么干?”庄公无奈,只得以真鼎送往齐国。

  《国语》还记载了柳下惠批评臧文仲祭祀海鸟的故事。一只名为“爰居”的海鸟停留在了鲁国都城东门外好几天了,臧文仲让都城的人都去祭祀它。柳下惠却说,臧氏治国简直就是乱来,祭祀是国家的重要制度,而制度是治国能够成功的基础,所以要谨慎地制定关于祭祀的典章制度,而且这些制度要依据圣王的祭祀原则。圣王只祭祀对人民和国家有功劳的人和事物,所以柱、后土、黄帝、颛顼、帝喾、尧、舜、鲧、禹……直到周文王、周武王这些人,才能受到后人的祭祀;此外土地、五谷和山川的神,先哲和有美德的人,天上的日月和星辰,地上的五行,九州的名山、江河和沼泽,也应该加以祭祀。而海鸟“爰居”飞到鲁国,还不知道它为什么飞来,也不见得它对人民有什么功德,这样就决定祭祀它,实在不是仁德和明智的举措。柳下惠猜测海鸟是为躲避灾难而来,而事实证明了他的猜测是对的。这件事不但说明了柳下惠为官的正直,也表现出他对圣王礼制的熟悉,这也是他受儒家思想重视的原因。

  坐怀不乱

  “坐怀不乱”的故事在中国历代广为人知,柳下惠也因此被认为是遵守传统道德的典范。现在,人们还用“柳下惠”或“坐怀不乱”来形容男子在两性问题上的作风正派。

  “坐怀不乱”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毛亨注释《巷伯》这首诗时讲了一个故事:鲁国有一个独处一室的男子,邻居是一位独处一室的寡妇。一天夜里暴风雨大作,寡妇的房子被摧毁,妇人来到男子这里请求庇护。男子不让妇人进门。妇人从窗户里对他说:“你为何不让我进来呢?”男子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现在我还年轻,你也一样,所以不能让你进来。”妇人说:“你为何不像柳下惠那样,能够用身体温暖来不及入门避寒的女子,而别人也不认为他有非礼行为。”男子说:“柳下惠可以开门,我不能开门。所以我要以我的‘不开门’,来向柳下惠的‘开门’学习。”这个故事说明,最晚也在西汉初年的时候,就有了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传说,只是有些语焉不详。

  到了元朝,胡炳文的《纯正蒙求》进一步丰富了“坐怀不乱”的细节:鲁国人柳下惠,姓展名禽,一次出远门的晚上住在都城门外。当时天气严寒,忽然有一位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恐怕她冻死,就让她坐在他怀中,用衣服盖住她,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没有发生越礼的事。后世流传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与这个版本就大致相同了。

  死后

  

柳下惠退居柳下后,则招收生徒,传授文化、礼仪,深受乡人爱戴。死后,弟子要为他议谥号。其妻说:“将诔夫子之德耶,则二三子不如妾知之也,乃诔曰:’夫子之不伐兮,夫子之不竭兮,夫子之信诚而与人无害兮。屈柔从俗,不强察兮。蒙耻救民,德弥大兮。遇难三黜,终不弊兮。恺悌君子,永能厉兮。嗟乎惜哉,乃下世兮。庶几遐年,今遂逝兮。呜呼哀哉,鬼神泄兮。夫子之谥,宜为惠兮’”(《烈女传》)展禽故谥为“惠”。

  柳下惠死后葬在汶水之阳,其墓历来受到人们的保护。秦伐齐,道经柳下惠墓地,秦下令:“有去柳下惠墓地采樵者,死无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泰安知县毛蜀云曾三次整修其墓,在四周立有界石,为防汶水冲蚀,在墓南、西、北各筑土堤,东南垒石坝三十丈加以保护,并植杨柳千株,使柳下“碧玉千树,青丝万条”的古风重现。

年表  公元前720 周平王五十一年、鲁隐公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午时,火光入室,文鸟鼓舞,禽生于鲁地。

  公元前715 鲁隐公八年,禽六岁。其父鲁大夫司空无骇卒。

  公元前701 鲁桓公十一年,禽二十岁。娶妻姜氏。

  公元前695 鲁桓公十七年,禽二十六岁。远行归,夜宿郭外。时天大寒,有一女子趋讬,恐其冻死,乃令坐于怀中,以衣覆之,至晓不乱。

  公元前694 鲁桓公十八年,禽二十七岁。仕鲁参末议。

  公元前693 鲁庄公元年,禽二十八岁。仕鲁上大夫士师。一仕。

  公元前692 鲁庄公二年,禽二十九岁。黜士师职。一黜。同年。生长子

  公元前691 鲁庄公三年,禽三十岁。其母卒。

  公元前687 鲁庄公七年,禽三十四岁。春三月,复用为士师。二仕。

  公元前685 鲁庄公九年,禽三十六岁。黜士师职。二黜。

  公元前684 鲁庄公十年,禽三十七岁。生次子。

  公元前681 鲁庄公十三年,禽四十岁。复为士师。三仕。

  公元前680 鲁庄公十四年,禽四十一岁。复黜士师职。三黜。

  公元前672 鲁庄公二十二年,禽四十九岁。春,复为士师。四仕。至五月,复黜士师职。四黜。

  公元前671 鲁庄公二十三年,禽五十岁。邻人见鲁既不用,又不果行,乃谓之曰:“鲁聘夫子三黜,无忧色,何也?”因起而歌曰:“春风鼓,百草敷蔚,吾不知其茂;秋霜降,百草零落,吾不知其枯。枯茂非四时之悲欣,荣辱岂吾心之忧喜?”

  公元前667 鲁庄公二十七年,禽五十四岁。在鲁教育门人。

  公元前665 鲁庄公二十九年,禽五十六岁。常与乡人油油然聚首言欢,不堕厥节,时虽欲去,止之复留。

  公元前662 鲁庄公三十二年,禽五十九岁。鲁用委吏,就之不辞。

  公元前657 鲁僖公三年,禽六十四岁。教育门人日众。

  公元前650 鲁僖公十年,禽七十一岁。孙生。

  公元前648 鲁僖公十二年,禽七十三岁。僖公欲大用之,臧文仲阻止,终止。

  公元前646 鲁僖公十四年,禽七十五岁。齐师攻鲁,求鲁岑鼎。鲁予赝鼎,齐人知其诳也,曰:“以展禽之言乃信。”乃以真鼎往。禽曰:“君之欲以为岑鼎以免国也,弃臣之信以免君之国,亦臣之所难也。”

  公元前645 鲁僖公十五年,禽七十六岁。子椿卒

  公元前643 鲁僖公十七年,禽七十八岁。臧文仲使国人祭海鸟爰居,禽力辨其非。

  公元前636 鲁僖公二十四年,禽八十五岁。食邑柳下,广种柳树。

  公元前634 鲁僖公二十六年,禽八十七岁。夏,齐孝公伐鲁北鄙。臧文仲欲以辞告病焉,问于展禽。对曰:“获闻之,处大教小,处小事大,所以御乱也,不闻以辞。若为小而崇以怒大国,使加己乱,乱在前矣,辞其何益?” 文仲曰:“国急矣!百物唯其可者,将无不趋也。愿以子之辞行赂焉,其可赂乎?”展禽使乙喜以膏沐犒师,曰:“寡君不佞,不能事疆埸之司,使君盛怒,以暴露于弊邑之野,敢犒舆师。”齐侯见使者曰:“鲁国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公曰:“室如悬磬,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二先君之所职业。昔者成王命我先君周公及齐先君太公曰:‘女股肱周室,以夹辅先王。赐女土地,质之以牺牲,世世子孙无相害也。’君今来讨弊邑之罪,其亦使听从而释之,必不泯其社稷;岂其贪壤地而弃先王之命?其何以镇抚诸侯?恃此以不恐。”齐侯乃许为平而还。

  公元前632 鲁僖公二十八年,禽八十九岁。从游者逾众,担簦负笈而来者不下百余人。

  公元前625 鲁文公二年,禽九十六岁。八月丁卯,祭太庙,夏父弗忌为宗伯,将跻僖公于闵(湣)公之上,宗有司谏之,臧文仲不加制止。展禽斥之。

  公元前621 周襄王三十一年、鲁文公六年,冬十二月三日,禽卒于鲁地故赵村,享年百岁。

  • 2楼网友:一池湖水
  • 2021-04-27 23:30
柳下惠原名展获,柳下惠之名从何而来?

记者来到柳下惠家谱的拥有者、其后人柳哲的家中,他为记者展示了,两套柳氏族谱,分别从柳下惠开始,一直记录到民国。柳哲说,他从20多岁的时候开始寻找并收集整理柳氏族谱,前后一共发现有30多种,其中最有价值、最完备的是这两套族谱。分别出自安徽和山东。根据族谱和史料记载,其实柳下惠原名叫做展获,字禽,一字季,春秋时期鲁国人。后来因他居住的地方有很多柳树因此叫做柳下惠。史书上讲,柳下惠既有治国安邦之才,又具正人君子之风。但是却生不逢时,一直没能被重用,只做过管刑狱这样的小官。任职期间又因他执法严明,刚正不阿三次被罢免,孔子、孟子称他为“被遗落的贤人”。孟子还赞曰“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故世称柳下惠为“和圣”。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陈立柱研究员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历史上很多人包括孔子、孟子和文字资料都对柳下惠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他是大贤大德之人。柳下惠退居柳下后,广招门徒传授文化、礼仪,深受乡人爱戴。”

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从何而来?

之所以柳下惠到今天都广为人知并且被视为正人君子的典范是因为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典故。最早提及柳下惠坐怀不乱故事的是《孟子?万章下》和《荀子》。对这一故事的细节描述得比较具体明晰的是元人胡炳文,他的著作《纯正蒙求》对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场景是这样描述的:“鲁柳下惠,姓展名禽,远行夜宿郭门外。时大寒,忽有女子来托宿,惠恐其冻死,乃坐之于怀,以衣覆之,至晓不为乱。”

陈立柱说,历史上很多人和故事只有别人对其记载,别人的看法和评价保留下来,这些旁证很容易引起争论,在记述某个人的事情的时候根据听到的故事进行记录,并且在记录的过程中会加入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演绎和推理也是合理的。三皇五帝的事情都是司马迁根据传说写的,对不对不能证明,所以类似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现在就全当是个历史故事而已,是后人为了说明他的贤德而采取的一种生动的表达方式。

柳哲在提到“坐怀不乱”的故事时这样解释,历史上确实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根据他的推测,或许是柳下惠在给学生讲学的时候说过,作为一个贤德之人,即使有一个袒胸露背的女子坐在自己旁边也不应该有非分之想,后来经过这么多年的口口相传就变成了今天的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

坐怀不乱和其夫人有关吗?

柳下到底指的是什么地方,柳下惠最后葬在什么地方等等这些问题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话题。有人说柳下惠葬在安徽泰安,还有人说在河南濮阳。柳哲告诉记者,根据家谱记载,柳下惠的“柳下”很有可能就是今天的山东曲阜一带,他活到93岁,但是最终葬在什么地方至今还是一个谜。

经常听有人讲柳下惠之所以能够坐怀不乱跟他的夫人大有关系,有人说柳夫人是一个极其贤淑美貌之人,因此柳下惠不可能对别的女子动心,也有人说柳夫人是出名的“母老虎”以至于柳下惠不敢生邪念。柳哲拿出柳氏族谱,给记者看柳夫人的画像。他说,这幅画像是后人根据资料或者以前的家族画像刻板印刷的,从画像可以看出柳夫人是一个眉清目秀,端庄贤淑的女子。虽然家谱中没有记录她的名字,但是不少历史故事中都曾经提到过柳夫人,《烈女传》中就曾对她有过描写,是一个知书达理,受人尊敬的人。对此,陈立柱说,这些说法都无从可考,只能为历史研究提供一个参考。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