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怎样从小组合作学习的角度去评课

答案:2  悬赏:80  
解决时间 2021-11-26 11:48
怎样从小组合作学习的角度去评课
最佳答案
一是先看小组成员是不是都参与其中;二是看小组成员分工是否明确;三看合作的效果展示的是否完整;四是看每个成员是否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
全部回答
合作学习中的合作需要探究 福建漳平新桥中心学校 黄大权 《小学教育科研论坛》03年3期p17页刊载了姚远老师的一篇《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的文章,该文写道:据有关资料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使用率达到98.3%,几乎堂堂都有小组讨论。语文课使用这种形式的频率最高,少则1次,多则2、3次,每次小组讨论持续在2—4分钟。有人截取了语文课小组讨论的12个教学片断进行分析,发现只有38%的小组讨论具有积极效果;还有54%的小组讨论是成效甚微或流于形式的花架子;有8%的小组讨论则是浪费时间的无效劳动。上述研究资料,一方面说明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新课程所提倡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的可喜现象;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探索中还是出现了相当多的问题。 笔者认为影响合作学习质量低效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合作主体方面的因素。比如学生的合作学习态度、习惯;个人合作学习的心理倾向;及个人参与合作学习必需的自身素质、能力和知识水平等。 二是合作主导方面的因素。主要指的是教师的教学观念、组织合作学习的能力、调控合作学习进程、有效评价合作学习情况。 三是合作学习的技术方面因素。比如合作小组的搭配、合作问题的设计、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及掌握倾听、发言、讨论、交流、争论、阐述等合作学习交流的技巧。 而解决合作学习低效的对策,目前老师们主要也是在合作学习的形式、机制、技巧等讨论的较多,而较忽视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合作需求的探究。笔者认为,应该把影响合作学习低效的各种因素,看成一个整体,并抓住这个整体的核心来探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合作学习低效问题。而这个核心就是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合作学习的需要。心理学家舒兹认为,每个人都需要别人,都具有人际之间的心理要求。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也认为当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渴望得到归属与爱。儿童渴望与小伙伴建立友谊,建立合作学习关系。 因此,笔者认为,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调动学生本身固有的合作心理需求,使学生把“要我合作,变成我要合作”。一旦激起了合作学习的欲望,合作学习的低效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这就是哲学上讲的: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上述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内因,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合作学习的心理倾向这一因素。第二、第三方面,影响合作低效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对合作学习情况的评价反馈和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 本文就针对这几个最重要的因素谈谈如何通过探究外因,达到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因需求,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合作学习低效问题。 一、任务驱动法。 教师在学生合作前,布置或共同协商出本课或本环节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先自主探究后,产生必须合作才能完成任务的合作内驱力的方法。实践证明,任务过于简单,或过于深难,学生都不易产生合作内驱力,而只有所设计的教学任务具备能密切联系学生固有的技能点和相关的知识点,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生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最易让学生产生合作内驱力。比如:教学现行人教版第九册《草原》第一段,(以下版本相同)我们提出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作者如何表现蒙古草原独特的美的?”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写景的片断分析并不陌生,探究时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但是一者,草原美景对南方学生是陌生的;二者,要求从语言运用和形式的表现来分析,比以往有了更高一些的要求,单靠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学生是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就迫使学生要借助于老师、同学的帮助和合作才能进行。这就产生了合作内驱力。再比如,让学生用课本剧的方式来体会《狼和小羊》中狼和小羊的性格特点,学生们也必须用到合作,才能进行,这些都较好地运用了任务驱动法。 二、责任承担法 通过让学生承担各自的学习责任,产生了为负担责任而必须合作的方法。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的成员分工一定要明确,各自的责任也一定要分清楚,这类似于“包干”,教师可以采用随机提问小组中的某个成员,根据他的表现来评价小组的质量。也可以采用个别测试的方式,即在学习时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交流、互相帮助,但是,教师在检查小组的学习质量时,却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测验,尔后,综合每个学生的测验成绩来评价小组的活动。这样,任何一个组员不好好学习都会影响到全组成绩。老师们都知道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理,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一旦有了关乎全组利益的责任,他就一定会想方设法去完成,去寻求同伴的帮助,而为了整组的共同利益,同伴也会热心给予帮助,合作完成。责任承担法就是利用学生这种心理,把个人责任和全组利益紧密结合在了一起,达到共同进步,互惠互助的目的。这种由集体合作产生的群体压力促使每个组员认真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之中,可以避免出现成员不参与群体活动,逃避工作的责任的现象。 三、评价激励法 教师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水平及运作情况作出正面的、积极的、激励性的评价,达到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内聚力,从而产生合作需要的一种方法。斯莱文认为:"人际间奖励结构是指同伴的成绩之于个体的重要性。在竞争性的奖励结构中,如按正态曲线对学生评定等次,一个学生的成功注定了别人相应地失败。在协作性的奖励结构中,一个学生的成功同时帮助别人成功,学生们之间存在着一种正性(positive)的互赖关系。”合作学习主要是利用正性的奖励结构来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因此,教师在对小组的集体成果进行评价和认可时,应避免使用诸如:某某同学演得最好;某组某同学汇报的最具体;某个小组的组长组织的最好等赞扬个人的评价。即使某同学的确表现优秀,教师表扬时也应从小组角度来进行表扬。通常更应该多使用像:某个小组演得最好;某个小组汇报的最具体;某个小组组织得最好,某个小组分工最明确等,而对小组间互评时,教师要常提醒小组推选出的代言人将:我认为某某小组怎么样怎么样,改为我们小组认为某小组怎么样怎么样;我觉得某小组如何如何,改为我们小组觉得某小组如何如何。这样一改,就暗示学生,老师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的。让学生感到为了小组的利益和为了小组的成功,不仅要关注自己怎样,更要关注自己小组所有成员怎样。从而激发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合作的需要,强化了生生合作的动机。另外,在小组评价时,应采用提高分计分制,即在分组前,教师按平时成绩和表现给每个学生定一个基础分或等级。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通过独立测验得到分数或等级与他们各自的基础分或等级相比,根据他们达到或超过自己基础分或等级的程度来计算出每个学生的得分或新的等级。然后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得分相加,从而构成了该小组的分数或等级,达到标准的小组可以获得认可或得到其他形式的奖励。由于学生们是因为比自己的过去做得更好而受到奖励。而并非将他们的成绩与别人的成绩相比较而受到奖励,因此对每个学生来说,这既不太难,又不太易。只须借助合作就能做到,合作的需要也就容易产生。通过合作得到成功和奖励,又会激发学生下一次的合作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基础分或等级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几次测验以后,基础分或等级也得随着学生的进步,而提高、变化,使学生永远保持一股“冲劲”。有时,小组成员也要跟着作适当的调整,让全班各组继续保持竞争的均势。 四、问题调动法 针对学生认知、能力、兴趣、好奇、喜欢探究等特点,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合作需要的一种方法。 1、设计发展性的问题。 所谓发展性问题就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设计的问题。维果茨基将儿童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或与能力更强的同伙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可见儿童间在彼此最近发展区内合作,会表现比单独行动更高级的行为。因此,当教师设计的发展性问题切入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时,学生的心理易处在愤悱状态,急需帮助,合作的需求也就给调动起来了。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合作学习质量的提高,强化了下一次的合作需要。比如:上例《草原》中的设计:作者是如何表现蒙古草原独特的美的?就是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设计的发展性问题的。 2、设计探究性的问题 小学生具有好奇、喜欢探究、好表现自已等心理特征,设计探究性问题就是要让学生探究知识发现的过程,而有了发现,不论是对是错,不论是浅薄还是深入,也不论是独到还是庸俗,学生总爱向老师和同学炫耀一番,这是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的。这时学生的合作探讨的需求便产生了。比如:教学第十二册《草船借箭》一文,我设计了:鲁肃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吗?这个探究性的问题,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自愿组合成合作小组,有的提供三国资料,有的找出如何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还有的认真勾划文中词句。他们的探究也很有新意。比如,有的认为:鲁肃并不忠厚,他没有把诸葛亮借船的事如实向他顶头上司周瑜汇报。也不把周瑜告诉他的一些话告知诸葛亮。而有的学生则从三国小说中找出描写鲁肃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认为鲁肃的本性是忠厚老实的。这种探究,已经初步涉及到如何抓住典型事例来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的方法了。这原本是大学中文系才运用的知识啊! 3、设计开放性的问题 开放性问题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创造的心理态势。由于开放性的问题产生的是多元解答,学生能通过调动自身的知识、经验、阅历、素养等去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思想,学生们总想和同学、老师述说、交流,以便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才能,维护自尊,获得自信,赢得同学的尊敬,在班里取得相应的地位。因此,开放性的问题能诱发学生的合作动机。比如:第五册《亡羊补牢》当讲到,那个人已经发现羊少掉是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文中的那个人如果是你,这时,你会怎样做呢?请先独立思考,尔后小组讨论,结果在小组中,学生讨论得非常激烈,出现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像:我假扮成老虎躲在羊圈里,吓死老狼;我可以在羊圈口或窟窿处挖个坑,铺上泥土,活捉恶狼;我在羊圈周围拉上电线,用电线电死老狼等。同学们在合作交流中,思维相互交锋、碰撞,收获很大。他们渴望着下一次的合作学习。 4、设计矛盾性的问题 学生身心的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地克服自身矛盾冲突的过程。在教学中通过设计矛盾性的问题引起学生认知、情感、生活经验等的矛盾冲突,制造悬念,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急于解决的迫切心理。这时,老师及时地让学生们合作探究,正切合他们的心理所需,当然能收到合作的高效。比如:第九册《大瀑布的葬礼》在开讲时,我设计了:“葬礼”只有讲为某人举行的?而这篇课文讲的“葬礼”却是为大瀑布举行的,这是什么原因呢?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上的冲突,他们迫不及待阅读课文,找寻因果,为下一步调动合作内需打下了基础。有时也可以设计情感冲突的问题,同样也能达到调动学生合作需求。 5、设计辩论性的问题 针对小学生好胜、好强、好表现、喜争论的特点,在教学中设计辩论性的问题,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合作心理需要。比如:在教学第九册《珍珠鸟》一课时,我设计了:信赖,是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呢?还是不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辩论性问题,让学生在独自充分思考基础上,再分正反两方展开合作交流,最后组织正方、反方辩论赛。整堂课,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针锋相对、踊跃发言,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的合作,学生是非常乐意的。 总之,要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我认为:一方面要把影响合作效率的各种因素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另一方面要围绕学生的合作需要这一整体的核心来取舍影响合作学习效果的因素,进行研究。否则,学习上的合作学习与体育运动等其他类的合作又有何差别呢?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长春宽城哪能缠羽毛球拍线
公共自行车押金单遗失押金能退吗
东垣的意思是什么啊?请解释下!
算命金金路什么意思?
找你第一个去英语怎么拼
在所有的五位数中,各位数字之和等于43且被11
紫微斗数论立命行限宫歌是用生年命还是用十二
因为我的工作需要经常加班,父母不同意,非要
行盖的意思是什么啊?请解释下!
QQ一直被恶意投诉而冻结,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投
飘泛的意思是什么啊?请解释下!
有从南非到中国广州的直飞吗?
java这两句话什么意思
神流气鬯的意思是什么啊?请解释下!
太阳能路灯是怎么利用太阳能来供电的?
推荐资讯
我的华为手机沾水打电话通屏幕黑不显示是怎么
黑色打底裤裙掉色怎么办
虎洞派出所地址在什么地方,想过去办事
劾捕的意思是什么啊?请解释下!
考研晚上十一点报名还生成报名号了,这算报名
在甲乙两个盒子中分别装有1,2,3,4的四个球,
衰親的意思是什么?衰親的释义是什么啊?
前进社区居委会办公地址在什么地方,我要处理
换季了皮肤超级干燥,想问问大家皮肤缺水怎么
郑州日产有7坐的车吗
镇雄县统计局地址在哪,我要去那里办事
我想买台洗碗机,什么牌子的比较好?杂牌的之
手机登qq时,显示手机磁盘不足,清理后重新登
刺客的套装怎么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