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为什么我们会和父母越来越像?

答案:1  悬赏:0  
解决时间 2021-01-09 20:50
为什么我们会和父母越来越像?
最佳答案
如果我们能够明白这点,就知道一旦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那么,比起为子孙后代留下房产、股票、股份这些物质层面的东西,将爱传递下去才更加重要。
最近几年,“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成为网络上的高频热词,和血型、星座一样成了很多人分析自我,了解他人的重要标签,甚至豆瓣上有一个著名的“父母皆祸害”小组。不可否认,原生家庭对我们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比如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验,明明父母是在关爱自己,可又常常隐隐觉得有点委屈;小时候不喜欢父母身上的一些脾气做法,可当自己长大之后,性情、处世方面却和父母越来越像?
原生家庭的作用真的有那么大吗?父母是通过什么方式影响我们的?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天生非此》,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被《泰晤士报》誉为“国民心理学家”的奥利弗詹姆斯在书中认为,父母主要通过三种行为机制——言传、身教和身份认同来影响后代。后天培养的模式是让我们和父母或祖父母相似的真正原因。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奥利弗是如何阐释他的观点。
言传
实际上,父母会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教育子女什么是“正确”的言行方式。最初,养育者掌控着婴幼儿的一切事宜。当儿童到了懂事的年龄,父母就会教导他们吃喝拉撒睡的正确方式和正确时间,同时教育他们应该如何回应成年人。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父母会对他们的某些言行大加鼓励,而对其他言行大加抵制。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取悦父母,如何避免令父母失望,并学会对父母的话全然照办。举例说,我在写作时会冲孩子们大喊,让他们不要打扰我,而其他时候我会鼓励他们保持活泼好动的性格,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最终结果就是,为了获得父母的赞许,他们会对这些品质十分重视(同时也满怀希望,因为他们能够乐在其中)。
同样地,有时我和妻子都会表现得十分争强好胜,我们尽管没有特意教孩子这样做,却会在不经意间将这种习惯教给他们。我不断激励儿子进行短跑训练,对他进行指导,因为他很想在足球比赛中比其他队员踢得更好(当然了,我也希望他能比别人更优秀)。我曾经直接对他说:“打败所有人吧!”孩子们性格的养成,不论积极还是消极的一面,都会受到父母教育的直接影响,包括良好的日常习惯、组织性思维方式、知足常乐的心态,以及那些不良的习惯和态度。
(电影《怦然心动》里,爸爸以画为喻,告诉女儿“整体大于部分”,除了外表更要注重精神内涵)
身教
不同于父母的主动教导,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认真学习父母的行为,并对其进行一丝不苟的模仿。在我的女儿6个月大时,我每天清晨会做瑜伽,用鼻子不断快速呼气吸气,发出很重的鼻音。她看到后居然模仿起这种抽鼻子呼气吸气的声音,这让我们感到既惊讶又好笑。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会不断模仿这种小细节,不论在行为上还是在语言上。在本书开篇我和儿子的那段对话中,他提问时会说“为何?”——这是我提问时偶尔会用到的语言。当然了,他们也会模仿父母的一些较为重要的行为模式,包括守时、好斗及消极情绪。
(爸爸妈妈陪女儿朱莉一起做鸡蛋孵化的课题)
虽然我会培养孩子活泼好动的性格,教他们学会充满创造力,但我仍要承认自己有时也是一个不那么道德的坏榜样。举例来说,我开车时多少会对交通规则疏忽大意,比如不系安全带、超速,有时甚至在开车时打电话。实际上,这些习惯都源于我的父亲,直到现在我仍能清楚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那年我7岁,父亲开车送我们上学,因为想抄近路,便违法地选择了一条伦敦的私用公路,而车在那条路上抛锚了。这种身教式的习惯在我们的家族中世代相传。天啊,我都担心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也会习得我这种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然而,有趣的是,看多了我的违规行为,他们自己开车时却表现得完全相反,竭力避免做出这种违法行为,或许是因为他们在潜意识中会结合我妻子截然不同的做法——她绝对算得上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司机。从这件事中我们能够发现,家庭动力结构,也就是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模式,对我们的成长影响巨大。
(爸爸要去看望弱智的叔叔,朱莉主动提出一同前往)
作为父母,我们言传与身教的内容几乎永远不一样:“照我说的做,不要照我做的做。”举例来说,大多数父母会教育孩子说谎是错误的,然而,有时孩子去接电话,而我们恰好不想与打电话的人交谈时,就可能奋力摆手示意孩子,让他们告诉对方我们现在不在。通过观察我们的行为,孩子们明白凡事总有例外,规则也可以被打破,我们有时会口不对心,而信息也有混杂的时候。
就父母双方而言,他们的观点产生分歧几乎是无法避免的,例如饮食健康、孩子们看电视的时间,以及我们家的例子——交通规则问题。父母会做出不同的示范,然后孩子们会以如何做能够吸引父母注意和关爱为标准,对这些不同示范进行筛选并做出最终选择。
有时孩子们甚至会完全复制父母的某些行为,人们通常认为这是基因造成的,然而事实绝非如此。我的儿子绝对没有遗传让他说“为何”这句话的基因。孩子们近距离观察父母的个人风格、性格特征及行为模式。作为刻苦勤勉的好学生,他们敏锐无比。有时,我的孩子们在指明我的失误时,尖锐得让人逃无可逃。
身份认同
如果说身教是一种模仿,那么身份认同就是孩子通过代入父母的角色来体验他们的某些方面。孩子将父母的言行代入自身,并将其当作自己本身的一面。
身份认同产生的根源是爱意或恐惧。如果出自对父母的爱意,孩子会通过模仿父母来取悦他们,或者避免不同给他们带来的不快。举例来说,我的儿子在8岁那年,曾就我写的一本关于办公室政治的书的内容向我提问。听了我的解释,他开始将书中的一些观点运用到自己的学校生活中去。比如,出于对逢迎策略的好奇和兴趣,他将这种策略用在一位老师身上。
他对这位老师的领带大加恭维,结果当然也十分喜人(尽管他将这件事告诉我之后,我提醒他不要太言过其实,因为这种逢迎策略一旦被发现,很容易适得其反)。这是儿子在同自己最亲爱的父亲的兴趣产生身份认同,并将之运用到生活中去,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因为我对他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作为儿子,他也很爱自己的父亲,因此想要同爱的人相像。
爱可能是身份认同的根源所在,我在本书中努力阐释这种观点本身就是对这件事的最大证明:父亲曾是一名精神分析学家,母亲也曾从事这个行业(这对我的思维方式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父亲完全赞同后天培养决定人未来发展这一观点。这种对先天—后天辩论的长期痴迷并非是基因遗传造成的,而是我对父母的身份认同决定的。然而,爱并非这种身份认同的唯一成因。
而如果子女对父母的身份认同是为了逃避糟糕的情况,例如训斥、惩罚甚至是体罚,那么与施虐者的身份认同就是一种抚慰他们的方式。这相当于告诉他们,“不要再伤害我了,你让我怎样我就怎样,我其实就是你自己本身啊。”在这种情况下,施虐者伤害他们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对家庭培育方式的了解和反思,并不是为了把自己性格的缺陷,成长的种种不如意完全归结到父母身上,而是希望每个人能够重新审视自我以及来自家庭的影响。在找到根结之后,我们才能更理性客观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也才能更好地培育我们的子孙后代。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cydia 添加源的管理在那里啊
我借高贷还不了想死,可又不能死,因为死了他
二年级下册脱式计算乘除
最新版天下3vip掉v怎么个掉法
新历2005年2月20日旧历是几月几号
咖啡遇茶怎么去啊,有事要去办理
炉石传说魔块术(狂野)
邓紫棋钢琴车是什么牌子的
古人秉烛夜游 什么烛夜游译句.⑴古人乘烛夜游
求肉牛收购商???
谁知道这两盆是什么花?
亲们求打底裤十五元一条全场十五元一条的音乐
欧派厨房灯饰地址在哪,我要去那里办事
引力健身私教工作室(德外大街店)怎么去啊,我
国内外顶尖学腃S专业本科生,都分别在做什么
推荐资讯
组装电脑CPU I3配什么主板好呢
2015年带什么手表显示有身份微信chenguanhe00
有一磅重这个词语吗?
印度风家具风格有哪些特点
这牌子是什么牌子?公司名叫什么?
苹果6splus,2017年国行版,32G多少钱?
绿森林硅藻泥缺点有哪些
(1)比较x2-x与x-2的大小(x∈R)(2)比较
什么是外交照会?真不懂那么多法律条文的词语
苏州友新派出所态度太恶劣了
朱洪志的介绍
老帕萨特b5变速箱电脑报电磁阀故障
手机登qq时,显示手机磁盘不足,清理后重新登
刺客的套装怎么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