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易网

小化肥如何划分

答案:1  悬赏:30  
解决时间 2021-01-24 21:54
小化肥如何划分
最佳答案
根据西方经济学厂商行为理论,在技术水平和其它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起初该生产 要素的边际产量逐渐递增,但是当该要素投入量超过一定临界值 后,其边际产量就会逐渐递减,甚至变为负数。这就是著名的“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venue ,或译“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名“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这里有两个问题:(1)应如何科学合理地划分生产阶段?(2) 边际产量为什么中途逆转?



先讨论第一个问题。



笔者查阅了手头拥有的几本近年来引进的国外原版(包括中文版 和英文版)西方经济学教材(包括初级入门教材以及一些较为高 深的微观经济学教材),多数未作划分。又查阅了国内比较流行 几种西方经济学主流教材,则大多作如下划分:



将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1阶段为平均产量曲线上升阶段,从原点开始,到平均产量曲线 最高点结束。这一阶段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



第2阶段从平均产量曲线最高点开始,到边际产量曲线与横轴的交 点即边际产量等于零的那一点结束。这一阶段,平均产量下降,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并为正;



第3阶段是边际产量为负并且继续下降的阶段。



笔者孤陋寡闻,见识有限,不知这种划分出自何处,始自何人,但琢磨来琢磨去,总觉得这样划分实在别扭。稍具形式逻辑学常 识的人都知道,一次划分只能使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导致 逻辑混乱。如对一群人进行分组,或者根据学历,划分为文盲、小学毕业、中学毕业、大学本科毕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博士研 究生毕业,或者根据年龄,划分为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 年、老年,或者根据民族,划分为汉族、满族、回族、壮族、蒙 族……等,如果同时根据学历、年龄、民族等多个标准来划分, 就会导致混乱。



但是,在这里经济学家们对生产阶段是如何划分的呢?恰恰同时 使用了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两个标准。这在逻辑学上是说不过去的。



不过,这还只是一点小麻烦,马马虎虎算了。更悖理的是,西方经济学一般认为,合理的生产区域应该在生产的第2阶段。按上述划分方法,合理的生产区域应处于平均产量最高点到边际产量为零的那一点之间。这意味着什么呢?



请读者注意,问题的基本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其它生产要素投入量也不变,当然产品价格、生产要素价格等其它条件也不变,只有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在这些假定前提下,当可变生产要素的 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也就是产品的平均成本降到了最低点,从而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又根据西方经济学理性经济人假定,厂商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 因此,上述划分导致的结果就是合理生产区域的起点,即为利润 最大化点和生产的最优点。这不是很悖理吗?



一般来说,合理的可以令人接受的区域应该是最优点周围一定范围的一个邻域。最优点不一定位于合理区域的中心位置,但也不 应该位于合理区域的边界点上。



所以,笔者主张,既然不同生产阶段的区分是由边际产量的变化引起的,因此最好使用边际产量作为唯一的标准来划分生产的三 个阶段:



第一阶段,边际产量上升阶段,从原点开始到边际产量最高点为止;



第二阶段,边际产量下降且为正的阶段,从边际产量最高点开始 到边际产量为零点结束;



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的阶段,即边际产量为零点以右的区段。



这样划分不但简洁有序,而且按照这样的划分,将合理的生产区域定在第二阶段,按一般的利润最大化标准来看,最优点将位于合理生产区域的中间,而不是合理生产区域的起点。这样就消除了上述混乱和矛盾。



其次,再来考虑第二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就笔者所见,一般西方经济学教科书都没有作出 解释。这个问题确实费解,按通常的思路,在假定其它条件不变 的前提下,其它条件不会对产量变化发生影响,可变生产要素是 导致产量变化的唯一原因,那么在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逐渐递增的情况下,为什么边际产量会中途发生逆转呢?



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改变传统机械论思维方式,引入系统论(System theory)观点。一般认为,现代系统论是20世纪20年代初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 ,1901-1972)创立的。1920年代贝塔朗菲提出了“机体生物学”,强调生命现象不能用机械论观点来揭示其规律,只能把它看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加以考察。1947年贝塔朗菲进一步提出了 “一般系统论”的概念。1968年贝塔朗菲出版了《一般系统理论 ——基础、发展与应用》(General System Theory: Fundations,Development,Applications)一书,这是一般系统论的代表作。此后,系统论思想就在各门学科中得到了迅速 而广泛的传播。



关于系统论的基本思想,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按笔者个人理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七句话:(1)事物都是一定历史环境的产物;(2)事物都是由若干元素组成的系统;(3)系统内部各元素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4)系统结构的形成取决于系统所处的外部环境;(5)系统结构在外部环境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变化;(6)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这是系统论思想的核心;(7)一定的系统结构能够提高系统能量的有效系数,从而使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内部各元素孤立功能之和,这就是著名的“系统效应”,也即俗话所谓“1+1>2”。



引入系统论思想以后,就可以解释边际产量为什么中途逆转了。首先注意到,虽然假定其它生产要素不变,只研究一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变化与产量变化的关系,但事实上,其它不变的生产要 素与该可变生产要素是相互联系起来,作为一个系统,共同影响 产量的变化。 例如,要研究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将一块试验田分为若干试验小区,各小区的阳光、气温、水分、人工管理等均保持一致,只有施肥量在变化。但尽管如此,实际上小麦产量的变化,仍然是所有各种生产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次,按系统论观点,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并且存在系统效应。据此进一步分析:



(1)当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为零时,整个生产要素系统结构恶劣,生产过程无法进行,总产量为零。



(2)逐渐增加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整个生产要素系统结构渐趋完善,其它生产要素原来受到抑制的生产潜力渐次释放出来,系统效应随之增大,故边际产量递增;



(3)当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系统结构又转趋恶化,该生产要素过量的投入对其它生产要素发挥作用形成抑制,或者也可以说,其它生产要素的短缺抑制了该要素的生产潜力,系统效应随之减弱,故边际产量递减;



(4)当可变生产要素继续增加到某一限度时,系统结构严重恶化,各生产要素之间转为对抗关系,系统效应变为负数,故边际产量转为负数,总产量开始下降。



仍以小麦为例,假定只有化肥是可变生产要素,其它如人工、水 分、气候等等都不变。当化肥投入量为零时,由于营养短缺,整个生产要素系统结构很不完善,只能维持一个很低的产量水平;随着化肥投入量的逐渐增加,系统结构逐渐趋于完善,生产效率随之逐渐提高,边际产量呈递增趋势;当化肥投入量继续增加并超过合理限度时,系统结构转趋恶化,导致小麦病害,边际产量即转为下降,甚至变为负数。



注意:在上述分析中,由于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是边际产量为什么会中途逆转,因此,所谓系统结构恶化或优化,是以可变生产要 素边际产量的变化作为标准来判断的。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我们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标准来判断系统结构的优劣,具体结论可能会有一些出入,但总的思路和基本结论应该是一样的。



最后,还要提醒读者注意,根据上述分析,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原则上只适用于那些同其它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结构的生产要素,而不应简单地套用到任意一种投入原料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上。即只有当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发生变化影响到整个生产要素系统结构的时候,才能适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实际生产中,在一定技术水平下,一种原料投入量与产量之间常常保 持某种确定不变的数量比例关系,如假定1千克小麦可磨面粉900 克,再投入1千克小麦,面粉增量还是900克,投入第三个1千克 小麦,面粉增量仍然还是900克。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机械套 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ipad上有哪些免费的可以联机(wifi或蓝牙或Ga
有关晚上的成语
老一辈的人说女孩额头有疤是不好的~克夫的~
员工记录是什么
微微暖风吹、桂树一片、大地醒了、双喜临门、
手机升级到安卓8.0没法玩部落冲突了怎么办
有22道口算题,小丽做了4分钟,小红做了5分钟,
5度台球地址有知道的么?有点事想过去
谁会修led折叠式充电台灯电路图
盈瑞国际大酒店停车场地址好找么,我有些事要
玄关灯颜色风水有哪些?
金皖宾馆我想知道这个在什么地方
1644年都发生了什么大事?
列出六种发展速度素质的练习方法和手段 答:
想让别人帮忙化妆 自己弄不好 一般什么店可以
推荐资讯
魔兽世界5.1神盾守备军军需官在哪
KTV主要由哪几个部门组成?经理需要做些什么
胖子如何锻炼身体
黄石一武昌火车站多少公里
伊品轩我想知道这个在什么地方
贴卫生间 厨房 阳台 墙砖需要用瓷砖胶嘛?还是
油漆吊顶发霉
单层铁床价格多少钱
频发性室性早搏,做检查应该挂什么科
鼎尊源茶楼地址好找么,我有些事要过去
我玩lol普通时候都150-200fps可是玩久了 偶尔
数电中A′+1=A′对吗
手机登qq时,显示手机磁盘不足,清理后重新登
刺客的套装怎么选啊?